腹膜炎(peritonitis)是腹膜局限性彌漫性的炎症。
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和非細菌性腹膜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腹膜炎。
臨床上,
以腹壁敏感、腹腔積液為特徵;以繼發性腹膜炎為多見。
一、病因
1.由於胃、腸、膀胱、子宮等腹腔器官穿孔,
腹膜受病菌感染及胃腸內容物等的刺激而迅速發生炎症。
2.腹腔穿刺、腹部手術、去勢等造成腹膜感染而發病。
3.腹腔、盆腔器官炎症蔓延或患腹膜結核時均可引起腹膜發炎。
二、症狀
1.精神沉鬱, 食欲減退或廢絕。 體溫升高, 可達40℃以上, 胃穿孔時體溫降低。 乏力、嘔吐、心動亢進,
2.腹壁觸診疼痛,
有躲閃或抗拒。
腹部聽診,
初期腸音增強,
後期減弱或消失。
腹腔有積液時,
叩診呈水準濁音。
腹腔穿刺,
可有多量黃褐色混濁滲出液排出。
3.慢性病例,
主要表現食欲不振,
體溫正常或升高。
腹膜常因炎性刺激增厚,
或滲出液吸收,
纖維蛋白纖維化而與腹腔器官發生廣泛粘連,
造成腸管活動受限,
引發腸阻塞、腹痛等。
4.用A型超聲儀探查,
可有液性平段波,
並可探知液體的深度。
三、診斷
根據病史, 症狀可初步診斷。 抽取腹腔穿刺液進行李凡他(Rivalta)試驗, 呈陽性者, 即為炎性滲出液, 可確診為腹膜炎。 方法:取試管一支, 加滿蒸餾水, 再加1滴冰醋酸,
四、治療
1.去除病因,
治療原發病,
改善環境,
注意營養。
2.控制感染。
為控制病情,
應早期大劑量使用抗菌藥物,
如青黴素、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卡那黴素等。
為提高療效,
可對腹腔穿刺液進行藥敏試驗,
以選擇敏感抗菌藥物:如結核性腹膜炎,
應選用鏈黴素等抗結核類藥物治療。
3.腹腔穿刺。
腹腔滲出液過多時,
可腹腔穿刺放液,
排液後注入0.25%普魯卡因青黴素溶液10毫升。
4.對症治療。 為減少滲出, 靜注10%葡萄糖酸鈣20~30毫升;為防止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