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hepatocirrhosis)是肝細胞呈彌漫性變性、壞死、再生及肝臟內廣泛纖維化的一種慢性病。
一、病因
1.營養不良。
長期飼喂低蛋白或缺乏膽鹼和甲硫氨酸食物時,
可使脂肪在肝臟中的代謝紊亂,
導致肝細胞變性或壞死,
最後導致肝硬化。
2.中毒。
銅、磷、砷 、汞、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等慢性中毒,
可發生肝細胞壞死,
繼而引起肝硬化。
3.膽管炎、膽道阻塞、膽道狹窄等引起膽汁長期滯留於肝內而發生肝硬化。
4.心臟疾病。
特別是淤血性心功能不全時,
可使肝內淤血,
肝細胞索萎縮、纖維化,
發生肝硬化。
5.一些慢性病毒性肝炎,
二、症狀
1.對活動性肝硬化,
早期無明顯症狀。
中期,
精神沉鬱、食欲減退,
可視黏膜黃染,
體重減輕。
後期,
腹水增多,
有出血傾向,
嚴重時,
抽搐、昏睡,
以至死亡。
2.觸壓肝區疼痛,
腹腔穿刺有多量透明液體流出。
3.非活動性肝硬化,
主要表現消瘦、乏力,
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
有輕度黃疸。
三、治療
1.食物療法。
飼以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性食物,
禁飼脂肪性食物。
2.保肝療法。
口服肝泰樂0.1~0.2克,
3次/天;靜脈注射10%~25%葡萄糖150~300毫升,
維生素C0.3~0.6克,
1次/天;靜脈注射氨基酸複合劑250~500毫升,
肌醇100~200毫克,
1次/天,
以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提高血清蛋白水準。
3.對症治療。 肝昏迷可用谷氨酸鈉等;有腹水可給利尿劑安體舒通;有出血傾向可給維生素K;為控制腸道內氨發酵可選用磺胺類藥物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