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hepatitis)是以肝實質細胞變性、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為病理特徵的一種肝臟疾病。
臨床以黃疸、消化機能紊亂和一定的神經症狀為特徵。
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肝炎。
一、病因
1.由某些傳染病、寄生蟲病等疾病過程中,
因肝臟受到毒素刺激或寄生蟲損傷而引起。
2.長期飼喂黴敗變質食物,
或採食各種有毒物質,
或應用一些化學藥品而發病。
3.各種代謝病、內分泌疾病、心臟衰竭等也可引發肝炎。
二、症狀
1.精神沉鬱, 食欲不振或廢絕, 體溫一般正常或有時升高, 全身乏力。 可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黃染。
2.肝區觸診疼痛明顯,
腹壁緊張。
叩診肝濁音區擴大。
3.肝功檢查,
血凝血時間、出血時間延長。
急性病例,
尿色變深,
尿中可檢出膽紅素和蛋白質,
范登白試驗直接或間接反應均為陽性,
香草酚濁度和硫酸鋅濁度均升高,
肝臟血清酶如穀-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活性升高。
三、治療
1.去除病因,
加強飼管,
改善環境,
喂給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
2.保肝利膽。 口服肝泰樂0.1~0.2克, 3次/天, 谷氨酸0.5~2克, 3次/天;靜注25%葡萄糖每千克體重3~4毫升, 三磷酸腺苷每千克體重2~3毫克, 輔酶A每千克體重10單位, 維生素C每千克體重20毫克, 複方鹽水每千克體重30毫升,
3.對症治療。 為控制感染, 肌注氨苄青黴素, 每千克體重5~10毫克, 2次/天。 有出血傾向, 肌注維生素K3 2~4毫升, 2次/天;病情較重可肌注地塞米松2~20毫克, 2次/天。 為清腸利膽, 可口服硫酸鎂或硫酸1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