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外科疾病常見者有幾項, 如皮膚裂傷, 嗉囊破裂、骨折、氣囊破裂、脫肛、腹腔赫尼亞、黃皮瘤、血管上皮瘤、脂肪瘤、口腔內惡性腫瘤、淋巴瘤、卵巢囊腫、輸卵管炎、外傷性肌胃炎及腸穿透、腳環束縛引起之壞死、淚眼症等, 其中有些是因臨床外科治療需要而將之列入。
一、皮膚裂傷:
外傷多發生在選手鴿訓練期, 鴿子撞擊電線、天線、避雷針或樹枝, 鴿子輕微者脫毛淤血, 嚴重者皮膚裂傷、嗉囊破裂、胸骨, 腿骨、羽翼骨折或死亡。
輕微淤血以水溶性去浴血消炎、消腫軟膏塗敷, 如有傷口則避免直接塗抹,
二、嗉囊破裂:
傷口部位通常都有髒汙, 最好由專業獸醫處理, 外科縫合後須注意控制飲水數目, 以利傷口癒合, 並注意有無滲水情形, 讓鴿子休息並補充營養。
三、骨折:
依受傷部位, 而有不同處置, 羽翼骨折復原後, 大都難以再競翔, 胸骨(龍骨)斷裂或陷凹須防碎骨片及肌肉組織壞死蓄積。 腿骨最易骨折, 最上端於身體連接為股骨, 再下接脛骨腓骨, 再其次為套腳環的趾骨, 股骨較少發生骨折, 固定較不易, 脛骨骨折最常見,
四、氣囊破裂:
鴿子有六種共十一個氣囊除鎖骨氣囊為一個外, 餘均為雙數, 包括腋窩氣囊、頸氣囊、前胸氣囊、後胸氣囊、腹氣囊。 氣囊具有呼吸, 減輕體重、調節溫濕度、氣壓等之作用, 鴿子受到撞擊或其他因素會導致體內氣囊破裂, 如頸氣囊破裂則吸進之空氣會滲出蓄積 在頸部皮下形成氣囊, 患鴿須將氣體抽出或排除, 並避免劇烈運動, 最好隔離休息, 約4—5天復原, 不影響飛行。
五、脫肛:
種母鴿較常見, 產蛋後將外泄殖腔脫出肛門口,
六、腹腔赫尼亞:
與體質、過胖或運動不足有關, 患鴿腹腔內之腸管或脂肪塊穿過破裂之腹肌形成膨大部, 無立即危險, 嚴重者須行外科手術, 預後情形良好。
七、黃皮瘤:
屬良性皮膚瘤, 種鴿較常見, 多發生在腹部、羽翼或腿部, 如腫瘤範圍不大則無需手術, 不影響健康及育種。
八、血管上皮瘤:
多發在頸部, 易破皮流血, 成長迅速, 嚴重者須以外科手術切除, 有些會復發。
九、脂肪瘤:
特異體質、缺少運動、濃厚飼料、過胖的鴿子容易產生本症, 脂肪大多積在腹腔及胸腹腔皮下, 有時會造成赫尼亞, 嚴重者須以手術摘除, 預後情形良好。
十、口腔內惡性瘤腫:
種鴿偶爾可見,
十一、淋巴瘤:
屬惡性瘤, 發生原因還不很清楚, 可能與病毒有關, 多發生在腹腔, 造成腹部隆起, 肝腫大且有結節, 呼吸困難, 目前無藥物可以治療。
十二、卵巢瘤:
種母鴿常發生, 發生原因仍不明, 可能與密集配對、產蛋、感染、內分泌不正常或藥物有關, 初期時積水, 繼而變硬成結節狀, 腹部隆起, 壓迫內臟器官及心臟, 使鴿子行動遲緩, 呼吸困難, 可能會轉移至其他臟器, 嚴重者死亡, 手術後可能導致無法再產蛋。
十三、輸卵管炎:
種母鴿腹部隆起有時為輸卵管發炎所致, 初期鴿子逐漸消瘦, 偶有白色炎症物隨糞便排出體外, 繼而炎症物逐漸變硬, 使輸卵管組成膨大變脆硬,
十四、外傷性肌胃炎及腸穿透:
鴿子誤食鐵釘或金屬後會穿透肌胃或腸管, 鴿子呈現厭食、消化不良、傷元氣、逐漸消瘦, 終至死亡, 平時須防止舍內有金屬物, 特別是新舍或修理鴿舍時。
十五、腳環束縛引起之壞死:
種鴿常見腳環內因污垢堆積致血液迴圈不良, 引起未端肢爪之腫脹壞死。
建議:種鴿從定期檢查及清除腳環內之皮屑污垢, 不必要之腳環, 尤其過小者則予以剪除。
十六、淚眼症:
鼻瘤大或眼皮特別肥厚者常會造成眼皮增生、壓迫磨擦鴿子眼球及淚腺造成眼液增多, 加上外界灰塵刺激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炎, 有些鼻瘤甚至影響視線及進食。
建議:送請專業獸醫師檢查,通常經由外科手術可以獲得改善,平時減少飼養密度,保持清潔以避免眼睛受刺激。
建議:送請專業獸醫師檢查,通常經由外科手術可以獲得改善,平時減少飼養密度,保持清潔以避免眼睛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