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學名:Takydromus formosanus
地理分佈:臺灣地區。
繁殖方式:卵生。 產卵季節在春末和夏季, 每次可產四至六枚卵。 白色,
食性:以小型節足動物為食。
介紹:臺灣草蜥的腹鱗是方形, 身體極為細長, 尾長幾乎是體長的兩倍。 在當地有“蛇舅母”的俗稱。 臺灣草蜥腹鱗有八列, 背面為深褐色, 腹面為淺褐色, 體側由吻端至尾基有淺灰色的色帶。 臺灣草蜥在腿基鼠蹊部有鼠蹊孔, 這是一種皮胃腺, 為其排鹽器官。 鼠蹊孔的對數可以作為辨認的標準。 臺灣草蜥有二對鼠蹊孔, 也是它的特徵之一。
體形尺寸:全長20~22cm, 背部以茶色為主, 體側呈綠色。 計有3對咽頭鱗, 2對股孔。
習性:棲息於臺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