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正確診斷病因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應堅持“科學配方, 對症下藥, 規範應用”12字原則, 其中對症下藥相當重要,
二、注意瞭解藥物性能
防治魚病的中草藥種類很多, 不同的中草藥有不同的藥性、有效成分和藥效功能。 按中草藥的藥效功能, 分抗菌、滅蟲和輔助性藥物三大類。 防治魚病時, 要根據不同魚病類型, 選擇相應的功能。 如防治病毒性魚病的中草藥有大黃、黃柏、黃芩、大蒜等;防治細菌性魚病的有烏桕、五倍子、草蒲、柳樹枝及大黃、黃柏、黃芩等;防治真菌類魚病的有五倍子、草蒲、艾葉等;防治寄生蟲類魚病的有馬尾松葉、苦楝樹葉、樟樹葉、烏柏葉、桉樹葉、幹辣椒、生薑等。
三、注意區分用藥物件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 對於不同的魚類或魚類不同的養殖週期 , 用藥有時也有所不同。 如甲魚防病時, 在苗種階段應以氣味較小且口感好的鮮嫩草藥為主 , 既無副作用, 又適合口味,
四、注意講究加工方法
由於化學類魚藥的成分單一, 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於養殖水體 , 而中草藥類魚藥是由多味藥配合組成, 如果直接投入水體或投喂魚類, 就可能出現效果不 佳甚至無效的情況, 故使用前必須採取原藥粉碎或切碎煎熬, 或者對鮮藥打漿或榨汁使用。 使用幹中藥還要進行泡制, 具體方法有開水浸泡和煎煮兩種方法。 開水浸泡法是把藥放入開 水中, 浸泡10小時~15小時, 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 用火煮沸後再用溫火煎10分鐘~20 分鐘, 即形成藥液。 煎煮法是直接將藥煮開後施用。
五、注意掌握使用方法
中草藥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種:1.投喂法 將新鮮中草藥洗淨 切碎(搗爛), 與精飼料拌合後投喂;幹藥則切碎後煎汁, 藥汁用藥渣一起拌飼料投喂。 2.潑 灑法 將鮮中草藥搗碎, 用水浸泡後, 連渣帶汁全池潑灑;幹藥切(搗)碎後需煮出汁才能使 用。 本辦法用藥量較大。 3.糖化法 把中草藥和豆餅、玉米粉、稻草粉或麩皮混在一起, 經 發酵糖化後投喂, 可改善中草藥適口性。 4.浸泡法 將中草藥捆紮成束, 沉放在進水口或食 場附近浸泡, 讓浸泡出的藥汁擴散全池, 達到防病之目的。
六、注意把握用藥數量
用藥前要對養殖水體體積或魚體體重進行計算, 再根據藥物的 性能和使用方法計算出用藥量。 由於中草藥因其季節、產地、泡制方法不同,
七、注意保證用藥時間
用藥的天數, 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 一般為2天~3天, 但應以 能徹底根治魚病為原則。 注意不可長期投喂單一類中草藥, 以免使魚體產生抗藥性。 如果在 2個~3個療程中魚病不見好轉, 應調換其他中草藥予以治療。
八、注意配藥禁忌
中草藥在配方時, 必須要搞清楚各種單味中草藥的藥性和所含的成 分及相互間作用原理, 在混合用藥及交替用藥時必須弄清藥物間的禁忌及魚體的耐受程度, 如黃芩與黃蓮不宜合用;內服土黴素時不宜與五倍子合用。有的藥物對某些魚類有極強的毒 性或濃重的氣味,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生存,亦不宜使用。 如黃芩與黃蓮不宜合用;內服土黴素時不宜與五倍子合用。有的藥物對某些魚類有極強的毒 性或濃重的氣味,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生存,亦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