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魚苗繁殖、孵化和魚苗培育的黃金時期, 苗種培育對於漁民來說已屬老生常談, 各漁場都設法在春季魚苗培育環節中提高魚苗培育成活率, 但近年來, 魚苗培育成活率普遍較低, 一般只有30%左右, 影響了養殖效益。 筆者認為, 要想提高魚苗成活率, 應抓好以下十個要點:
一、魚苗池選
擇魚苗池面積20平方米~30平方米, 水深1米~1.5米, 池堤堅實, 不漏水, 水源充足, 注排水方便, 魚池要背風向陽, 長方形, 東西向。 魚苗池不宜過大, 水體不宜過深, 過大容易形成風浪, 魚苗隨風浪與池壁碰撞, 影響成活率,
二、魚苗放養前要徹底清塘
魚苗放養前10天, 抽幹池水, 清除雜草, 挖去過多淤泥, 每公頃用塊狀生石灰1500千克化水後全池潑灑, 殺死病菌、寄生蟲和敵害生物。 進水時, 進水口要用雙層密網過濾, 以防野雜魚類進入池中, 魚苗池進水後, 每天早晨要定時巡塘, 發現蛙卵和水草, 要及時清除。
三、科學選購魚苗
魚苗品質的好壞, 直接影響魚苗成活率高低, 鑒別魚苗品質好壞方法有:
1.在孵化缸內, 將水體攪動成漩渦狀, 魚苗能在漩渦邊緣逆水游泳為好苗。
2.取少量魚苗放入盤中, 魚苗遊態活潑, 身體清潔, 口吹水面, 魚苗能逆水遊, 倒掉水後魚苗留在盤底猛烈掙扎,
四、魚苗放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試水”後下塘魚苗放養前1天, 取幾尾魚苗放在魚池網箱中, 觀察1天, 若魚活動正常, 即可放苗。
2.肥水下塘肥水下塘標準是池塘中浮游動物(輪蟲)正處於繁殖高峰期, 保證魚苗入池後, 有充足適口的天然餌料, 能提高魚苗培育成活率。 一般魚池施肥後6天~7天, 輪蟲繁殖達到高峰期, 所以施肥時間應在魚苗下塘前7天~8天為宜。 如水溫低, 可以提前2天~3天, 每畝施有機肥200千克~300千克。
3.投食下塘魚苗下塘時, 每萬尾魚苗投喂蛋黃2個~3個, 方法是將蛋黃放入稍大的塑膠盆內, 將蛋黃用水稀釋, 經40目聚乙烯網布過濾後, 均勻灑在盆內, 再等20分鐘後放入池中。
4.調溫下塘魚苗運到池口時, 注意氧氣袋與魚池水溫不能相差±3℃,
五、放養密度合理
魚苗培育一般一口池只養殖一個品種, 不宜混養, 每畝放養魚苗8萬尾~10萬尾。 密度過低, 不能充分利用水體和餌料;過高, 培育過程中易造成魚苗浮頭或因餌料不足, 抑制魚苗生長。
六、投足餌料, 適時施肥
魚苗培育以豆漿投餌為主, 施肥為輔。 豆漿潑灑要量少次多, 均勻潑灑, 每天投餌要做到“三遍兩滿塘”(即1天潑漿3次, 其中2次全塘潑灑, 1次圍魚池四周潑灑), 豆漿要現磨現潑, 不可擱置太久, 每天每畝需黃豆3千克~4千克, 5天后, 除潑漿外, 還需增投豆渣、豆餅等精料。
七、調活水質
魚苗入池前期, 水深控制在40釐米~60釐米, 有利於提高水溫和餌料生物生長繁殖, 7天后, 每2天~4天注水1次, 每次注入10釐米~15釐米, 可擴大魚苗生長空間, 保持池水“肥、活、爽、嫩”。 注水時應注意水體平直地流入池中, 注水時間不能過長, 以免魚長時間頂流, 消耗體力, 影響生長或引發跑馬病。
八、定時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 觀察水質情況, 以確定投餌數量和施肥量, 觀察魚的活動和生長情況,
九、做好魚病防治工作
魚苗夏花階段, 主要魚病有跑馬病、白頭白嘴病、白皮病等。 培育期內每5天~7天潑灑1次石灰水, 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 可以澄清水質, 預防魚病。 跑馬病發病時, 可用蘆席隔斷魚苗狂遊路線, 停止注水, 並適當增加投餌、施肥數量。 當發生白頭白嘴病、白皮病時, 每畝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或0.2克/立方米“強氯精”全池潑灑, 消毒池水, 連用2天, 並及時分池, 降低池內密度。
十、適時分池
魚苗經20天~25天培育,
長到30釐米以上時,
要及時分池,
降低池內密度促進夏花生長和提高夏花出池規格。
夏花出池前需進行2天~3天拉網鍛煉,
拉網前要停食1天,
操作時動作要輕,
速度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