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華支睾吸蟲寄生在貓的膽囊和膽管中,
是貓食入含此蟲的淡水魚、蝦後被感染的,
其機械性的刺激引起膽管和膽囊炎,
影響消化機能;大量寄生時,
堵塞膽管引起黃疸;長時間發病則因肝臟結締組織增生,
引發肝硬變。
症狀:頑固性消化不良,
食欲差,
長期腹瀉,
因此病貓消瘦、血,
有腹水。
繼續其他疾病而危及生命。
診斷:糞便檢查,
發現蟲卵可確診。
治療:一次口服吡喹酮,
每千克體重50毫克。
丙硫苯咪唑15-20毫克/千克重,
1次/日,
連服2周
絛蟲病
常見寄生在貓小腸內的絛蟲有犬繁殖孔絛蟲、貓泡尾絛蟲和泡狀帶絛蟲。
症狀:腹瀉,
有時嘔吐,
糞便時稀時幹,
呈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
病貓貧血、消瘦。
常見在貓的肛門周圍有小芝麻粒大小白色節片出現,
使肛門部瘙癢,
為充滿蟲卵的“孕節”。
診斷:飽和鹽水浮集法檢查糞便內的蟲卵或者卵囊,
顯微鏡下可以確診。
治療:口服吡喹酮,
15-20毫克/千克體重,
一次服用。
氯硝柳胺,
按150-200毫克/千克體重一次口服。
但以禁食12小時後服藥效果好。
預防:不喂貓生肉和半熟製品,
及時驅跳蚤,
定期服藥驅蟲。
蛔蟲病
貓蛔蟲是病原體。 由於蛔蟲卵進入貓體內後,
症狀:病貓消瘦,
有時嘔吐,
甚至吐出蟲子,
有時見異嗜現象,
糞便稀、幹交替發生,
有時絕食。
當幼蟲竄入膽管或胰管會引起腹痛症狀。
診斷:糞便檢查,
發現蟲卵可以確診。
治療:口服丙硫苯咪唑,
1片/2.5千克體重,
1次/日,
連吃3天。
或口服左旋咪唑,
10毫克/千克體重,
一次頓服。
必要時1周後再服1次。
球蟲病
貓等孢子球蟲寄生在貓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引起貓的球蟲病。
本病由消化道傳播,
貓吞飲被球蟲卵污染的食物和飲水。
食入帶有球蟲的鼠或蒼蠅可感染發病。
症狀:潛伏期3~6天。 貓排出血便, 糞稀而且帶有粘液;病貓消瘦,
診斷:糞便檢查,
發現球蟲卵即可確診。
治療:口服氨丙啉,
每千克體重1l0~220毫克,
連服7-12天。
或口服拜耳公司生產的百球清,
連用2天。
預防: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 每千克體重50毫克/日, 連服7天, 也可用鹽黴素。
鉤蟲病
貓的鉤蟲病是由狹頭鉤蟲和管狀鉤蟲寄生在小腸(主要是十二指腸)又引起的一種腸炎。
貓接觸感染性幼蟲,
經口或皮膚進入貓體內,
發育成成蟲而致病。
症狀:貧血、消瘦、厭食,
可能有異嗜現象。
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嚴重時糞便黑色(有血),
腥臭。
鉤蟲幼蟲移行至四肢末梢(如指端,
爪部)引起瘙癢性皮炎,
病程長時患部增厚(磨擦所致),
甚至被磨破。
診斷:糞便檢查, 顯微鏡下可發現鈞蟲卵而確診。
治療:一次口服左咪唑10毫克/千克體重。
丙硫苯咪唑1片/2.5千克體重/日,
連吃3天。
對於貓的鉤蟲病,
甲苯咪唑、噻嘧啶、噻苯咪唑或左旋咪唑均有效。
蟎蟲感染
臨床上貓的蠕形蟎感染與發病率低,
主要是疥蟎和耳癢蟎最常見,
主要寄生在表皮。
由於患部瘙癢劇烈,
造成貓自我抓磨,
引起局部瘙癢性皮炎,
夏季多發。
症狀:疥蟎引起全身性瘙癢。
以頭部、鼻樑、耳部和背部常見,
也見於腿部、腹下部和尾部。
最初為紅點、紅斑和疹,
貓因瘙癢而抓磨患部。
引起脫皮、掉毛、局部紅腫,
時間長則患部增厚,
有液體滲出。
耳癢蟎主要在耳廓部,
劇烈瘙癢,
貓抓磨使耳部滲出物結痂,
耳部增厚;有褐色分泌物流出,
形成蟎蟲性中耳炎。
診斷:刮取少許患部皮膚,
治療:皮下注射伊維菌素,
0.2-0.4毫升/5千克體重/次,
1次/周,
連續3次。
配合長效潑尼松或局部止癢藥,
效果更好。
耳蟎感染時,
局部塗擦“耳擦淨”效果好。
弓形體病
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以能引起孕婦流產而引起養貓者注意。
弓形體寄生在貓的消化道,
隨糞便排出體外,
在適宜的環境和溫度中經2-4個月可以發育成為感染性卵囊而感染動物。
症狀:咳嗽,
發燒40-42℃,
無神,
貧血,
呼吸困難腹瀉糞便中帶血,
可見眼炎;偶見嘔吐和局部麻痹現象。
懷孕母貓流產。
診斷:檢查貓糞便,
發現蟲卵可確診;較先進的診斷方法是用血清學試劑盒做試驗,
準確率高。
治療:磺胺、-6-甲氧嘧啶,
口服。
氯潔黴素在人已應用成功,
建議貓口服40毫克/千克體重,2次/日,共12次。螺旋黴素對人有效,可試用於貓。
預防:不讓貓吃生肉,及時合理地處理貓的糞便。
建議貓口服40毫克/千克體重,2次/日,共12次。螺旋黴素對人有效,可試用於貓。預防:不讓貓吃生肉,及時合理地處理貓的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