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 水質管理作為水產養殖中關鍵的一環, 是不容忽視的。 可隨著精養程度越來越高, 密度越來越大, 水質也越來越難管理, 稍不注意就會“轉水”, 給水產養殖帶來諸多不便。 這裡我淺談一下“轉水”的預防與調節。
首先是“雲斑水”(又稱“雲彩水”)。 “雲斑水”在春末及秋初容易出現, 特別是晴天尤為明顯。 早上、晚上, 池邊混濁而中間水色一致, 而白天全池都混濁呈雲斑狀。 這種水極易轉變, 一旦遇到天氣變化或施用消毒劑, 立即就會轉為“臭清水”。 這是因為水中的枝角類等大型浮游動物過多,
預防“雲斑水”轉變, 要首先用魚蟲絕殺或蟲必撲等藥, 清早沿池邊連續噴灑2至3次(因為清早要殺的浮游動物大多在池邊兒上), 也可在九至十時全池潑灑一次, 然後全池潑灑0.7pmm硫酸銅一次以調節水體中的浮游植物種群, 最後加注適量的新水。 也可提前放入部分“野雜魚”(麥穗棒花魚、泥鰍等), 以捕食浮游動物, 從而達到生態自然調節。
“雲斑水”轉水後, 要及時加“老水”或河水, 注意不要過多地加注井水, 然後用藥物殺死多餘的浮游動物, 在有陽光的天氣裡施用“生物培水寶”或磷酸二氫鉀等把水肥起來即可。
其次是“清瘦水”。 水呈綠色或灰黑色或是上綠下清(即有一層藍、綠藻占主體種群的藻類), 透明度很高, 有別于黃色或黃綠色的嫩水。 水中浮游植物種群單一, 含量很低, 而原蟲類等小型浮游動物卻很多, 動植物的比例極不平衡;水中溶氧很低, 魚很容易浮頭;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氮的含量很高, 而能被浮游植物利用的硝酸氮及光合作用必須的鎂、鉀等離子成份卻很低。 由於光合作用不能很好的進行, 再加上鰱魚和浮游動物的攝食, 使水中浮游植物量很少而顯得水清瘦、缺氧, 水化學反應也不能順利進行,
預防“清瘦水”轉水, 首先用0.7pmm的硫酸銅配合殺蟲藥全池潑灑,隨後潑灑磷肥(磷酸二氫鉀等)或含有礦物離子鎂、鉀等成份的肥水肥質(如生物培水寶等)。
對於因微囊藻占主體的“清瘦水”, 可先潑灑0.5—0.7pmm衛康, 隨後用0.5pmm的百毒消全池潑灑,一天后再潑灑草木灰10-20㎏/畝米,隔一天再用一次效果更佳。 或用百毒消每天清早在藻集中的地方(微囊藻清早和傍晚會聚集在池塘的一個角上或下風頭)潑灑, 連續5-7次(天)也可。
“清瘦水”轉水後, 要先降氨、降亞硝酸鹽。 可全池潑灑沸石粉(或麥飯石)30-50㎏/畝,
綜上所述, 造成“轉水”的根本原因就是生態失去平衡。 所以合理地生態預防, 除去過多的、有害的成份和種群、勤換水, 培養有益的、不足的種群, 保證水中充足的溶解氧是預防“轉水”的最有效的方法。
以上所述只供淡水養殖參考, 尤以常規養殖魚類, 優質魚要注意用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