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鸚鵡的疾病管理方面, 依舊得考量水質因素和血鸚鵡所持有的生理結構。 這兩個重點決定了血鸚鵡健康和體型、體色的表現。 有論及疾病治療管理(包括用藥方面的問題)前, 還是從最基本的預防管理說起, 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這名話說再多次也無法顯示這個觀念在水族生物中所扮演的角色。 尤其對這種先天上的生理結構“缺陷”的魚來說, 等魚病發生之再來求醫投藥, 倒不如先要求自己做到刻注意的事情, 儘量避免發生病變的機會!
水質因素
除了在水質管理上所提及的幾個重點之外(前文中已經有詳盡的討論,
細菌性疾病
這類的病原生物主要侵犯血鸚鵡兩個部位,
至於對消化道的影響, 當病原細菌(不見得是侵犯鰓部的細菌是同一類)在侵犯腸胃道之後, 腹部會腫脹充水(氣), 生殖孔和附近的皮膚充血紅腫的病症相當普遍。 這類的病魚常常會無法順利下沉, 會懸浮在靠近水表面的地方。
真菌類的侵犯
在這方面常見得是膚黴菌和水黴菌的寄生。
原生動物的寄生
主要的寄生者為纖維蟲中的白點蟲。 這類的單細胞寄生動物會在水溫變化劇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時發生。 除了在體表形成相當密集的小白點之外, 會併發相當多種的細菌性疾病。
仍有爭議的特有疾病
這裡所要提及的是慈鯛(特別是中南美洲的慈鯛)所持有的疾病一頭洞疾病(Head-hole disease)。 雖然有些“專家”宣稱至是因為鞭毛蟲寄生所引起的疾病, 但是, 目前學術界並未有直接的證據加以佐證!可以確定的是在一些水質相當優養的水族箱或水池中, 這類的疾病發生的情形更為嚴重。
其實看了上面幾種常發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