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
在水中鐵可以Fe3+、Fe2+或螯合物被水草的根、莖、葉吸收,
但主要以Fe2+的形式被葉部吸收。
Fe3+被吸收後,
可在植物體原生質膜中被還原為Fe2+的形式。
螯合物被吸收後,
可在細胞質中被代謝並釋放出Fe3+或Fe2+。
基本上,
水草對鐵的吸收利用,
以Fe2+的形式最具效果。
水草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 已逐漸形成了某種適應水環境鐵缺乏的機制。 即當Fe2+被吸收或在體內被形成之後, 除了一部分形成各種鐵化合物參與代謝, 執行其生理功能之外, 另一部分則以植物鐵蛋白的形式被儲存下來, 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鐵蛋白主要分佈於細胞質中,
在水草植物細胞質中,
如果重碳酸鹽或硝酸鹽含量太高,
會影響原生質膜上鐵還原酶的活性,
使Fe3+難以被還原為Fe2+,
造成Fe3+的功能減弱。
存在於水草植物細胞質中的重碳酸鹽或硝酸鹽的濃度與水質有關,
所以水的暫時硬度和硝酸鹽濃度皆不宜過高。
使用軟水栽培及水草吸收銨態氮,
可以提高鐵還原酶的活性,
對Fe3+被還原為Fe2+有利。
有些研究學者常發現,
缺鐵失綠的葉片中,
有時其鐵含量並不比缺鐵的低,
主要是Fe3+不能被還原為Fe2+所致。
水草對鐵的需求量很少, 且大部分構成有機化合物, 被固定在組織之中, 故很少由一組織移至另一組織。 如果將一株原為有鐵供應之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