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只吃棉花的昆蟲, 最早是在中美洲發現的。 19世紀90年代初, 它傳到了美國的布朗斯維爾和德克薩斯。 象鼻蟲以一年70英里(113公里)的速度向外移動。 從1922年開始, 洛磯山脈東部棉區都發現了象鼻蟲。
象鼻蟲是比較著名的經濟植物害蟲, 不過並不是所有種類, 也有些是不會對經濟植物造成危害的。 它吃棉花棵的芽和棉桃, 並在棉花上產卵。 孵化出來的幼蟲是淺黃色的。 幼蟲頭部特別發達, 能在植物之莖內或穀物中蛀食。 有些種類, 甚至在根內穿刺。 由於如此, 每至風大的時候, 作物常從受害部折斷。
在國外, 較著名的象鼻蟲害有棉花的棉花象鼻蟲針葉樹的白松象鼻蟲、穀物的穀象鼻蟲。 在國內, 除谷象、米象之外, 較重耍的象鼻蟲類害蟲, 有為害香蕉的香蕉假莖象鼻蟲、球象鼻蟲, 為害甘蔗的蟻象及為害竹筍的臺灣大象鼻等。 資深的蕉農, 對這種害蟲, 可能記憶猶新;此蟲曾在臺灣中部地區的蕉園內猖獗過, 曾經臺灣當局在台中收購的象鼻蟲數量兩千七百多公斤來看, 不難窺知其為害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