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舌石龍子, 世界上第二大的石龍子, 是一種非常溫順而且容易飼養的蜥蜴。 分佈於澳洲大陸和附近島嶼, 印尼和新幾內亞也有分佈。 顧名思義, 他們的舌頭是藍色的, 平時會不時向外一伸一伸的。 他們是地棲性的石龍子, 在澳洲, 藍舌石龍子經常出沒於家庭後院的牆腳縫隙, 野外數量龐大。
種類
網上中文資料大都沒有很系統地對藍舌石龍子進行分類, 很多臺灣的資料也有錯誤。 查閱了一些美國和澳大利亞網站的相關資料, 先對藍舌進行大致的歸類。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scincoides ),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 背上有7-8條斜紋, 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 少數比較淡, 前腿比較乾淨沒有花紋, 野外種群數量大, 分佈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 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釐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T. occipitalis ), 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 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 分佈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北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intermedia ), 和東部藍舌很像, 背上帶有斜紋, 眼後不具黑色條紋, 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T. multifasciata ), 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 眼後方有黑色條紋, 頭型呈三角形, 尾短, 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
斑點藍舌石龍子(T. nigrolutea ),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 尾部覆蓋橫向條紋。 分佈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 分為兩個亞種, 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 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 高山種則比較鮮豔, 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Tiliqua gigas gigas),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 分佈于印尼, 新幾內亞, 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佈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 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 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裡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 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 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 眼後無黑斑,
松果蜥(Tiliqua rugosa), 和其他藍舌不同, 他們的鱗甲比較大而且硬, 尾部呈橢圓形並覆蓋著很厚的鱗片, 看起來像一個松果, 故而得名, 在澳洲他們又被稱作stumpy tail/Bob tail,
1)松果蜥(Common Shingleback, T.r. rugosa), 普通亞種, 分佈於西澳洲, 體色很鮮豔, 帶有紅色, 黑色及白色的花紋, 頭部為橘紅色。
2)東部松果蜥(Eastern Shingleback, T.r. aspera), 分佈最廣的亞種, 野外種群大, 分佈在南部和東部各省, 體色呈黑色並具有白色或黃色斑紋, 隨著年齡的增加淺色部分會更多。
3)羅特内斯特島松果蜥(Rottnest Island Bobtail, T.r. konowi), 產於珀斯附近的一個小島Rottnest Island
4)鯊魚灣松果蜥(Shark Bay Shingleback, T.r. palarra), 2000年發現的新亞種
(Rf.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還有一種小型的藍舌石龍子, 在澳洲西南部分佈很廣,但養的人比較少, 這裡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