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 體型多為小巧玲瓏, 嬌生慣養。 大多數的觀賞魚抗病能力較差, 因此在飼養的過程中總會出現生病的情況。 那觀賞魚常見幾疾病有哪些, 對於不同的疾病又該如何防治呢?
1.出血病
患病的觀賞魚體表發黑無光澤,
口腔、肌肉、各種鰭條基部都充血;有時鰓蓋、頭部、腹壁也有充血現象;鰓絲呈鮮紅的點狀或斑塊狀充血;眼球突出,
腸道和各內臟器官表現充血,
病魚食欲不振,
行動遲緩,
甚至導致觀賞魚大片死亡。
防治方法:充分照射陽光,
並降低水溫至25℃以下,
持續10天左右可見療效;用1%食鹽水洗浴,
持續1周;用敵菌靈百萬分之三至五(3~5ppm),
或醋酸銅、氯化銅、硫酸銅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七(0.7ppm),
或大黃浸取液進行水浴治療,
有較好效果。
2.痘瘡病
又名淋巴囊腫病毒症,
主要由皰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發病初期,
病魚的皮膚表面出現許多白色小斑點,
治療方法:此病可用左旋體氯黴素治療;小魚可用濃度為百萬分之零點二二五(0.225ppm)的藥液浸洗, 個體大的魚可以注射此藥, 均能獲得一定的療效。
3.爛鰓病
一是原生動物、單殖吸蟲、甲殼動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狀菌, 如鰓黴引起;三是由細菌引起。 病魚鰓部常充滿粘液, 鰓絲和鰓蓋骨內表皮均有出血現象, 鰓絲由紅變白, 逐漸腐爛並帶有污泥, 最後發展到全鰓, 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放入百萬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
4.白皮病
發病開始時,
只在背鰭基部或尾柄處出現一小白點,
隨即迅速擴大,
從魚體背鰭向後蔓延,
以致背鰭與臀鰭間的體表至尾鰭全部發白。
隨著病情加劇,
病魚游泳能力明顯減弱,
體軀平衡失控,
頭部朝上,
尾鰭朝上,
與水面垂直作上下遊動和掙扎,
不久即死亡。
每年5~8月間為此病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可用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黴素, 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水溶液浸洗30分鐘;也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潑灑於水族箱中消毒治療。
5.膚黴病
當撈捕、運輸觀賞魚時,
稍為不慎,
使魚體皮膚受傷,
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
黴菌的孢子侵入傷口,
吸取養料,
迅速萌發,
菌絲一端向內深入肌肉,
一端向外生長,
形成棉絮狀菌絲。
黴菌剛寄生時,
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見到時,
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
由外向內生長。
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
使組織壞死。
由於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
魚體負擔過重,
使游泳失常,
食欲減退,
日漸瘦弱,
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當發現魚體感染水黴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