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水質以確保水生植物的成長與美觀?在培育魚類和水生植物的同時, 我們也該重視其生存環境。 水質不只受魚類及飼料成分的影響, 同時也會因植物的成長或死亡而改變;這些影響水質的因素或物質, 有的份量較輕有的舉足輕重。
加入水中的人工飼料, 對魚類和水質都也絕大的影響。 魚類會消耗氧氣並釋放排泄大量的化學物質, 如:尿酸, 氮化合物, 等。 水中的細菌會分解這些物質的大部分, 並轉化為礦物質。 當然, 在分解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
水草改變水族箱的水質
蔓生的綠色植物, 尤其是莖狀植物在白天會消耗二氧化碳, 而全天都會氧氣和有機礦物質。 光合作用白天會釋放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而導致水中PH值升高, 葉面上出現碳酸鈣的沉澱。 水中餌料過多的話, 有時會導致植物生長的停滯, 待植物死亡後, 其中儲藏的養分如澱粉等會釋放與水中, 致使水中養分增高, 氧氣含量則銳減。
何謂水族箱中的生態平衡
很多人深信, 只要在水族箱裡放養一定的魚和植物, 水族箱內的生態便可永保平衡穩定。 其實並非如此, 如果照那種方法來做的話,
第一種可能是:魚類佔據了整個水族生態的優勢。 他們借著充分的養料(如:硝酸鹽和磷酸鹽)而大量繁殖, 所排泄的過多的廢物和毒素卻阻礙了植物的生長。 渾濁了水質更促成了藍藻, 菌類及鞭毛藻類的過度繁殖, 最後, 這些藻菌壓倒植物而和魚類稱霸整個水族箱。
第二種可能是:植物占了優勢。 它們消耗掉大部分的二氧化碳, 造成碳酸化合物增加, 而魚類及細菌的養分都大量減少, 最後整個水族箱的生態都被迫停止生長。
為什麼一開始妥善的按排, 竟會演變成另人意象不到的結果呢?那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該奢望能一勞永逸的保持水中的生態平衡。
如果水中的生態失衡,
水中缺氧時, 最明顯的現象是早上發現魚缸裡漂浮著死魚, 或是魚兒在水面痛苦的掙扎呼吸。 水中若是缺乏二氧化碳, 則會在植物葉面或底部發現白色的碳酸鈣沉澱, 同時水的PH值也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