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齒蜥屬(Sphenodon)兩種似蜥蜴的動物, 楔齒蜥是喙頭目(Rhynchocephalia)唯一現存的爬蟲類動物。 僅見於紐西蘭的某些小島。
楔齒蜥長約70公分(28吋), 重達1公斤(2.2磅)。 有兩對發育良好的腳, 從頸部向下至背部有鱗狀脊。 與蜥蜴不同的是它有第三眼瞼(即瞬膜), 能水準地閉合。 兩個正常眼睛之間有一松果眼, 功能不詳。 在頭骨下方眼睛後部有一個骨頭突出的弓形結構, 由太陽穴部位的兩大開口形成(顳窩)。 蜥蜴無此結構, 故被普遍引為證據說明楔齒蜥不是蜥蜴, 而是幾乎要滅絕的喙頭目的倖存者。 事實上, 楔齒蜥與其近緣擬始蜥(Homeosaurus, 或譯清龍)差異不大, 後者生活於1.5億年前的侏羅紀。
楔齒蜥一直被認為是單一種斑點楔齒蜥(S. punctatus), 但專家權威們現在承認還有另一種外形近似它的岡瑟氏楔齒蜥(S. guntheri)。 楔齒蜥夜間活躍, 棲於洞穴, 以昆蟲、其他小動物和鳥蛋為食。 對較低的溫度適應良好。
喙頭蜥, 因牙齒構造也稱為楔齒蜥。 其他名稱也有鱷蜥或紐西蘭鱷蜥, 亦可稱為刺背鱷蜥, 僅分佈於紐西蘭科克海峽中的數個小島上, 是喙頭目僅存的成員, 只有1科1屬2種。 由於鼬類與老鼠的引進, 已瀕臨絕種。 額頭有松果眼(俗稱第三隻眼)的痕跡, 是非常原始的蜥蜴, 被認為是活化石。
楔齒蜥科是三疊紀初期出現的喙頭類殘留下來的唯一代表, 人稱“活化石”。
本科動物僅發現於紐西蘭, 發現時定為兩種, 後歸為一種, 最近又重新劃分為兩種。 除本種(亦名斑點楔齒蜥)外, 還有一種為Sphenodon guntheri(兄弟島楔齒蜥)更罕見。
體長500~800毫米。 雄性較雌性大,
本物種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第三只眼睛。 所謂“第三只眼睛”, 即松果體, 在脊椎動物的大腦中廣泛存在, 與感光功能有關, 其結構與眼睛相似。 但在其它動物中, 松果體通常退化並深埋於顱腔內, 而喙頭蜥的松果體則露出並可感光。
19世紀以前, 喙頭蜥主要棲居於紐西蘭本島上, 目前僅殘存於紐西蘭北部沿海的少數小島上, 瀕臨絕滅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