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規劃建設中常分為教學科研區、體育運動區、學生宿舍區、教工生活區等。 由於各區的功能不同, 綠化也應因地制宜。 在不同功能區的綠化中, 不應只是用植物改善環境、而是應利用植物創造環境, 挖掘校區植物配置的新意,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美。
校園各功能區的植物配置應依據科學性、藝術性的原則, 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 科學性是指適地適樹, 注意其生態習性。 藝術性是指運用美學原理, 對樹木花草進行合理搭配, 充分利用對比、烘托、均衡等藝術手法, 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
一、門前區
高校大門至學校主體建築之間的空間, 在功能上主要是滿足人流、車輛的集散, 對於突出校園的風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對整個城市空間形象都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門前瞬間人流量大, 與城市道路綠化聯繫密切及在校園內處於重要位置等特點, 植物配植應簡潔、明快、大方、自然, 突出高等學府的文化氛圍。 門前設有廣場的校園, 應設重要景點作為門前區的主景, 避免一覽無餘。 這種形式的植物配植應注意豎相與橫向的對比, 植物要低矮、整齊, 可佈置成大面積的草坪, 也可用月季、紅花酢草漿及宿根花卉佈置成大型花境。
二、教學科研區
教學科研區是學校的主體建築群區, 也是校園綠化的精華所在, 許多重要景點都集中於此。 此區的植物功能上應形成幽靜美麗的環境, 不影響室內的通風採光。 在校園平視或在樓上俯視, 都能取得最佳觀賞效果。 由於此區是師生休息、遊樂的中心, 綠地宜採用自然式的佈局, 設置水面、花架、亭廊、坐凳等, 各園林小品之間用樹木與花草結合在一起。 水池中可種水生植物,
三、學生生活區
該區的綠化功能是創造安靜、衛生的環境, 便於學習休息。 同時還應該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及學校運動場普遍緊張的狀況, 留部分活動區。 植物配置的原則應簡單、實用、抗破壞, 採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 如沿宿舍四周砌築花池, 種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 如金鐘、絲蘭、珍珠梅、龍柏球等, 既不影響室內通風透光, 又具有美化效果。 樓前有較大場地的宿舍區, 可種植樹冠較大的落葉喬木, 既便于學生在大樹下活動, 還可遮陰、納涼。 在樓牆適當位置可種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 增加立體綠化面積, 也可起到防曬、降溫的作用。 由於宿舍區人流集中, 活動頻繁, 管理不便, 不宜種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四、校園道路的植物配置
校園的道路通常分為主幹道、支路和綠地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