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頦吸蜜鸚鵡
物種名稱: 紅頦吸蜜鸚鵡
又 名:
拉丁學名: Charmosyna rubrigularis
英文名稱: Red-chinned Lorikeet
整體概述:
身長:17公分(7吋)
亞種:目前有一種已知亞種為
卡卡紅頦吸蜜鸚鵡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Charmosyna rubrigularis krakari)
外型:
這種鸚鵡的鳥體為綠色, 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下鳥喙和喉嚨附近有一塊紅色的羽毛, 邊緣經常帶有黃色;耳羽藍綠色, 並帶有淺綠色的條紋狀羽毛;翅膀內側覆羽黃綠色, 內側飛行羽帶有黃色的條狀;尾巴上方為紅底綠色, 尖端帶有很寬的黃色;鳥喙橘紅色, 虹膜橙色。 母鳥的下巴部分紅色羽毛比較稀少。 幼鳥的鳥喙紅色較淺, 尾羽較短。
紅頦吸蜜(Red-chinned Lorikeet)因為鳥喙下方有著一塊紅色羽毛而得名。 他們的外型和同屬中的棕櫚吸蜜鸚鵡(Palm Lorikeet)十分神似, 因為體形相同, 全身也都以綠色為主。 可以作為區別的是, 紅頦吸蜜的下巴紅羽非常明顯, 面積較大,
關於紅頦吸蜜的亞種卡卡紅頦吸蜜(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 爭議頗多, 這種於1915年由魯斯柴德(Rothschild)和哈特(Hartert)兩人所描述的亞種目前已經相當難以分辨其特徵了, 有些鳥類學家也並未將其納入亞種中。 卡卡紅頦吸蜜(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主要也棲息於新不列顛和新愛爾蘭島上, 他們的外型和紅頦吸蜜(Red-chinned Lorikeet)十分類似, 但是下巴部分的紅羽延伸面積更大也更廣泛, 邊緣也帶有黃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紅頦吸蜜主要棲息於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 大部分皆為島內山區林地;此外, 高大的次要植被區和其他充滿樹木的地區也見的到他們的蹤跡;他們在低地相當罕見, 在山區林地比較容易被發現。 他們平時大多成對或是小群體行動, 有時候會組成至多10只的小群體;他們大部份被人看見都是飛越過樹頂,
食物:
紅頦吸蜜主要以花粉、花蜜、花粉、軟性水果、昆蟲和其幼蟲等為食。
地理分佈:
新不列顛(New Britain)、新愛爾蘭(New Ireland)、新幾內亞北方沿海的卡卡島(Karkar Island)
繁 殖:
在野外因為他們的數量相當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