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關於陸龜專業術語

1.排酸和結石:就是排出尿酸。 在野外陸龜將水分儲存在腎臟裡, 代謝形成尿酸。 當水分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快時(一般由濕度過低或溫度過高引起), 體內的剩餘水分一再被迴圈利用, 久而久之, 尿酸形成會過多, 會於鈣結合, 也會與其他有機物質結合(如草酸), 形成尿酸結晶(結石)。 因此, 不當得(過多或過少)補充鈣粉或其他礦物質與尿酸結晶也有一定的關係, 但最主要的還是水分和蛋白質的攝取量。 一般在正常食欲的人工飼養下, 1-3天正常排便、排酸週期不超過7-10天一次為正常範圍, 否則可能有結石的危險。

排酸與結石的關係:如果你常發現它的排泄物中帶有白色或乳白色的膏狀尿酸(也有淺綠色的), 那就表示它的代謝功能正常, 值得高興。 一旦發現長期不排酸或尿酸已經呈塊狀或顆粒狀時, 則得注意它的水分(不宜過少)和蛋白質(不宜過多)的攝取, 預防形成尿酸結石造成尿道堵塞的危險發生。 假如你的飼養方法、環境和食物均正常, 也沒有其它不良的症狀, 而它沒有排出白色或乳白色稠狀的尿酸, 那就有可能說明尿酸(尿酸鹽)通過微粒晶體的形態隨尿排出, 使你無法用肉眼察覺到, 大可不必太緊張。

一般結石的初期看不太出來, 正常排泄、尿酸呈顆粒狀、可能食欲會下降, 偶爾同時伸出四肢和脖子;到了中期,

排泄次數和份量減少、尿酸變少、並且會排出微粒結石或較大結石、食欲會有所減退, 頻繁的同時伸出四肢和脖子;到了晚期就會無尿酸、無排泄, 食欲明顯下降或停食, 後肢拖地爬行或少動, 嚴重者死亡。 如果條件允許在不能肯定是否有結石時, 可以到寵物醫院拍張X光片, 查看體內是否有結石(拍腹甲)。

但有些結石, 即使環境、排酸和排便都正常也是無法避免和防範的。 不能說這樣就不正常, 因為畢竟是生命, 就和每個人體質都不太相同的關係一樣。 即便養龜再有規可循, 每只龜的狀態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但就怕結石排不出來, 徹底堵住尿路和泄殖腔, 那就糟糕了。 所以我們一直建議常泡澡, 增強體內的水合作用和低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及食物的多纖維和多元化,

儘量減少結石在體內的逗留時間。 若發現陸龜食欲下降、絕食同時長期不排酸或尿酸呈大小顆粒狀時, 高溫泡澡無效後可試試用水龍頭(水溫稍高)沖其下腹或反復刷洗(泡澡後用牙刷, 由上而下的不斷刷腹部, 當看見尾巴左右搖擺時, 就是要排酸了。 ), 刺激排出存積的結石。 再不排用開塞露灌入泄殖腔內, 用耳勺在溫水中掏掏泄殖腔, 看是否感覺到有結石。 若有, 可輕輕一點一點的掏出。

人工飼養下, 結石幾率的高低跟其生理結構和原生地的氣候也有一定的關係。 例如易結石的陸龜有:蘇卡達、印度星龜、歐洲地區陸龜和地鼠龜類。 其它陸龜的結石幾率則相對較小。

綜合以上觀點個人認為, 只要正確得當的養龜和預防, 看待一些客觀上的問題, 就用不著“談石色變”了。

2.隆背:龜背呈一個個小土包一樣的形狀。 嚴重隆背者, 龜背會像金字塔一樣, 所以叫“金字塔病”。 但隆背不能統稱為“金字塔病”, 一般的起伏不大的隆背可能是因為飼養方式不正確或品種屬性不同, 而“金字塔病”更趨向於一種畸形, 一般野外的發病率較高。

餵食不正確的食物或食物單一尚可能導致隆背的發生, 隆背的發生原因很多, 可能是給予過多的蛋白質或生長過快, 也可能是鈣質或維生素D3給得過少, 此外, 未給予陸龜直射的陽光也可能產生隆背。 單靠UVB的照射是無法完成鈣質的轉換。 若要避免隆背的發生, 你應該提供陸龜植物性的主食,

並儘量拉高鈣磷比例(鈣的比例高於磷最好)。 如果有辦法的話, 讓你的陸龜直接曬于陽光下, 但要記得提供遮蔭處以免導致龜龜體內嚴重缺水。 隆背也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 但有些陸龜個體即使在野外也會隆背, 例如印度星龜、豹龜、紅腿等。 只要正確控制好隆背的尺度和觀念, 通常不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命。

3.曬背:利用陽光中的UVB來照射龜體從而使它們體內維生素D3的形成來充分吸收鈣質(需在一定空氣溫度保障下才能充分完成, 一般在26-32度之間), UVA促進食欲可健康自然的成長。 通常玻璃會阻礙絕大部分的UVB射入, 所以建議曬背時須無玻璃阻擋進行。 時長在20-40分鐘比較適宜並避免正午進行, 以免造成灼傷和體內脫水。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龜友為了追求品相,怕曬黑背甲或同心盾,便不進行曬背或極少曬背,只在飼養處內提供人工的UVB紫外線。此舉無疑是無知可笑的。養龜必須要常無阻擋接觸陽光,否則龜很難養好。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龜友為了追求品相,怕曬黑背甲或同心盾,便不進行曬背或極少曬背,只在飼養處內提供人工的UVB紫外線。此舉無疑是無知可笑的。養龜必須要常無阻擋接觸陽光,否則龜很難養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