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養護

褐頭鸚鵡


褐頭鸚鵡

物種名稱: 褐頭鸚鵡

又名:棕頭鸚鵡

拉丁文名稱: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

英文名稱:Brown-headed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褐頭鸚鵡的習性、體型、個性都與塞內加爾鸚鵡及邁耶氏鸚鵡差不多,

羽色較不鮮豔, 性情安靜, 體型適中, 是不錯的寵物鳥, 與塞內加爾鸚鵡比較起來, 棕頭鸚鵡較不會有咬人的行為, 說話與模仿能力則較差, 在國內數量十分稀少, 在國際上也是Poicephalus屬中最不普遍的種類之一, 共分成3種亞種, 其外表差異小。

體長:約22cm(8.5吋)

分佈:分佈在非洲東南部, 從南非東北方的史瓦濟蘭、祖魯蘭、川斯弗經辛巴威東南部、莫三比克、馬拉威南部到坦尚尼亞東部及肯亞東南方。

整體概述:

褐頭鸚鵡在南部沿海地區算是常見的鳥類, 但許多地區由於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導致其數量非常稀少, 在英屬桑士巴島的族群可能已經絕種, 現有不少數量在祖魯蘭與川斯弗東部的保護區中;它們主要棲息在各種林地、近河流等水源地的森林、森林草原與乾燥林地中,

喜愛有木棉樹的地區, 從椰子園、近水源區的森林到紅樹林等海拔1200m以下的低地都是它們經常活動的地區, 喜群居, 通常小群約12只左右活動, 但覓食時會50只左右一起行動, 常和好望角鸚鵡(Cape Parrot)結群 , 也會與當地一種綠鴿一起覓食, 食物有無花果、漿果、種子、棕櫚樹的花、嫩芽、花蜜、花、小米栗、玉米等, 在部分地區被視為害鳥。

通常築巢於離地5-10m以上的樹洞中, 或是使用啄木鳥的巢穴, 繁殖季依地不同, 多在4-10月之間, 窩卵數約2-3顆;籠養的褐頭鸚鵡十分安靜, 剛飼養時非常害羞與緊張, 對於環境的改變十分敏感, 通常適應環境的速度很慢, 在適應期不宜時常打擾它們,

若壓迫力太大而產生焦慮或壓力可能使它們會有拔羽的行為, 適應期溫度不宜低於20度, 餵食上需提供多樣性的食物, 蔬果尤其重要。

繁殖:

褐頭鸚鵡通常在3、4歲以後才會開始繁殖, 但有可能更早, 大多於冬天開始繁殖, 繁殖期時最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打擾, 因為有些褐頭鸚鵡對外在干擾非常敏感, 若受驚嚇有可能破壞鳥蛋或弄傷幼鳥, 一窩通常產2-3顆蛋, 通常在第2顆蛋生下後開始孵蛋的工作, 25-27天后孵化, 約8周後羽毛長成, 11-12周後會獨立活動, 成對繁殖效果較好, 整年均可能繁殖。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