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養護

公主鸚鵡


公主鸚鵡

物種名稱:公主鸚鵡

拉丁文名稱:Polytelis alexandrae

英文名稱:Princess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在所有的澳洲長尾鸚鵡中公主鸚鵡是外表最優雅嬌柔的種類之一,

長尾及出眾的外表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它們不害羞, 喜愛親近主人, 尤其是手養的幼鳥。 公鳥的尾羽通常比母鳥長6-8cm, 頭頂的藍羽顏色較亮, 在主要飛行羽的第三根尾端也較突出, 而母鳥的背部、頭部、腰部的藍色部分較稀疏;國際間的圈養數量很多, 但野外的數量已愈來愈少, 主要歸因於棲息地的破壞與開發, 還有人為捕捉的行為, 受澳洲當地的法律保護, 主要變種有藍化、黃化與白化3種。

體長:45cm(17.7 吋)

分佈:澳洲中西部的內陸地區, 而它們分佈範圍包含了世界上第2大的沙漠地區。

整體概述:

在野外公主鸚鵡是遷徙性很強的鸚鵡, 棲息在沙漠地區中, 因食物的充足與否而經常有遷徙的行為,

它們會單獨、成對或一小群約15只左右活動, 偶爾會較多數量聚集, 常在地上覓食, 食物包括草類種子、花蜜、水果、漿果、花朵等, 繁殖季節在9-1月間, 或其它有下雨的季節, 有時會集體築巢, 求偶儀式十分吵雜及活潑, 公鳥會豎起冠羽, 張開尾羽地擺動身體。

喜愛築巢在河流邊尤佳利樹的樹洞中, 一次約產下4-6顆蛋, 孵化期約21天, 5-6周後幼鳥羽毛長成, 之後全家均會離開所居住的巢穴;人工飼養的公主鸚鵡不會吵鬧, 剛進入新環境時不會害羞, 能很快地適應飼主及環境, 愛到地面上活動, 易感染眼疾, 尤其在濕熱的環境中特別容易發生, 保持環境衛生是預防眼疾的工作之一, 飼主最好也能替它們做定期的體內除蟲, 公主鸚鵡一旦適應環境後即相當健康強壯。

繁殖:

公鳥在繁殖期間比較吵雜, 可以群養繁殖, 母鳥通常比公鳥快成熟, 所使用的巢箱深度至少60-65cm, 一窩約產3-6顆蛋, 約需18至20天孵化, 幼鳥在4-5周時羽毛長成, 在6-7周大的時候幼鳥會離巢獨立行動 , 而在它們8至9個月大時兩性外表上的差異會慢慢地出現。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