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種標準
【整體外貌】獵犬輪廓鮮明, 大而直立的耳朵與淺色毛形成獨特的外觀。 獵犬千百年來一直作為獵捕兔等獵物的得力助手。
【大小, 比例和結構】公犬肩高59.7~69.9釐米。 母犬肩高57.15~66.0釐米。 身長無可參考資料。 當其他指標正常時, 尺寸略偏高, 仍可視作標準。
【頭部】長為寬處的2.5倍。 頭骨長而平滑, 後部頭骨突出, 眉骨狹窄, 肌肉長而纖細, 表面隆起不明顯。 從鼻尖到眼的距離等於從眼到枕骨的距離。 鼻部突出, 超出下鎖, 顏色多為玫瑰色但沒有黑色或豬肝色,與體表被毛顏色十分協調, 鼻孔外翻。
【頸部, 背線和軀幹】頸細而長但很強健, 呈拱形, 肌肉順暢。 最高輪廓線從耳到尾平滑流暢。 背部平直。 胸深而長, 胸骨突出。 擁有彈性胸部高於肘 6.4 釐米。 胸部最低處在肘後或接近肘部。 腹部收縮但並不過分, 腰略呈拱形, 跗有中等程度肌肉。 臀部略有坡度。 尾低垂, 靈活, 最少要長達跗關節。 根據品系與情緒的不同可以彎曲成鐮刀形、軍刀形或指環狀。
【前肢】成中等角度。 肩肝部有彈性, 但並不鬆懈, 大臂垂直, 肘部在胸最低點前方。 腿的前臂長, 直, 強壯而且相互夾緊。
【被毛】有兩種類型, 均不需修剪。 短毛——頭部和耳部毛最短, 而在背、大腿與尾腹側面最長。 有硬毛的品種毛可達 2.5 釐米。 背部、大腿與尾有多長毛。 兩種類型的被毛比別的品種的犬均顯質地粗硬。
【顏色】白色或紅色(從淺色、桶紅鐵銹色到深紅色), 在所有結合部位顏色更重。 相比別的品種而言, 沒有花紋。 其他顏色的被毛視為不合格。
【步態】輕盈而優雅的單軌跡行進。
【性格】性格表現為性情平和, 富有感情而且忠誠。 聰明易於訓練, 是很好的家庭寵物。 它適合進行越野, 追蹤訓練。 在野外, 它表現出急切的捕獵天性。
失格條件:任何非紅色或白色犬。
1989 年 9 月 11 日批准
1989 年 11 月 1 日生效
品種歷史
伊比莎獵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400年。 在光輝的古埃及, 這種帝王獵犬只能供法老所有, 並參與他的狩獵活動。
法老墓中發掘的許多古遺跡更加證實了這種犬的漫長歷史。 埃及第一王朝(西元前3100~前2700年)的統治者, 死後葬於莎加拉附近的墓中。 在墓穴的考古挖掘過程中, 發現了一個雕刻有伊比莎獵犬的陶盤。
1992年圖坦特哈曼的墓中發現了一批埋藏的財寶。 希臘神話中導引亡靈之神'死亡的守望犬'的雕塑也被發掘, 它就是按照伊塢莎獵犬塑造的。 這件神奇的塑像表面塗有樹脂與漆料。 眼睛由黑耀石製作(一種有玻璃光澤, 深黑色的火山岩) 並鑲有金邊。 在耳部同樣用這種方法製作。 導引亡靈之主有著美麗的金質項圈, 時間並沒有毀滅這美麗的雕塑, 通過其灰獵犬體形、立耳、鐮刀尾的特徵, 可以確定這是伊比莎獵犬。 各種事實確定, 伊比莎獵犬起源于胡狼。
從它的名字, 我們可以推測出從埃及到伊比莎島這一起源過程中犬的血種改變。用卡尼基商船在那一時期選擇航行到許多島嶼, 在其中發現了伊比沙島, 腓尼基人對這種犬的品種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腓尼基人於西元前 89世紀發現的伊比莎島, 現在屬於西班牙, 它曾被埃及、迦大基、羅馬、汪達爾和阿拉伯人統治, 羅馬人統治期間, 曾經出現過伊比莎獵犬的頭像的硬幣。伊比莎獵犬以其可以長途跋涉山地牧場可本領而著稱。
在伊比莎島上, 惡劣的生存條件, 使得各物種的生存變得很艱難, 這就出現適者生存的競爭關係。在食物缺乏的條件下, 伊比莎獵犬不得不為了得到足夠食物去學習。於是, 它們學會了捕獵的跋涉與必要的耐心。獵犬的主人也在不斷的保留強者, 淘汰弱者。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與獵犬的祖先,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 使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物種的存在。它們從法老時代經過漫長的歲月經受著各種嚴酷的考驗, 頑強地戰勝其他物種保留至今, 足以證明它們的適應性與本領的高強。
第一批伊比莎獵犬於1956年被羅德島陸軍上校塞恩進口至美國。漢尼巴(公犬)與瑟蒂拉(母犬)曾名噪一時。後產下8只小犬 ,4只公犬,4只母犬(“亞松林”、“麥爾吐斯”、“蒂娜”、“休拉利爾” 、“哥蘭那達”、“馬果” 、“濟斯科”和“塞物瑞斯”),與其他的進口犬種一起構成了美國伊比莎獵犬的種源。
目前, 這一品種犬在美國興旺起來, 與人關係極密切, 並成為可愛的伴侶動物、寵物、看門犬、獵犬, 是人類親密的朋友。它們很自然地融入了美國社會。它們的脾氣溫順, 抗病能力強。身體結構強健而有韌性。美國伊比莎獵犬俱樂部的組成, 對於保證犬種的遺傳優良性與引入優秀伊比莎犬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伊比莎獵犬於1978年10月1日被收入AKC良種犬登記註冊, 並於1979年1月1日成為公認的觀賞犬。
各種事實確定, 伊比莎獵犬起源于胡狼。從它的名字, 我們可以推測出從埃及到伊比莎島這一起源過程中犬的血種改變。用卡尼基商船在那一時期選擇航行到許多島嶼, 在其中發現了伊比沙島, 腓尼基人對這種犬的品種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腓尼基人於西元前 89世紀發現的伊比莎島, 現在屬於西班牙, 它曾被埃及、迦大基、羅馬、汪達爾和阿拉伯人統治, 羅馬人統治期間, 曾經出現過伊比莎獵犬的頭像的硬幣。伊比莎獵犬以其可以長途跋涉山地牧場可本領而著稱。
在伊比莎島上, 惡劣的生存條件, 使得各物種的生存變得很艱難, 這就出現適者生存的競爭關係。在食物缺乏的條件下, 伊比莎獵犬不得不為了得到足夠食物去學習。於是, 它們學會了捕獵的跋涉與必要的耐心。獵犬的主人也在不斷的保留強者, 淘汰弱者。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與獵犬的祖先,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 使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物種的存在。它們從法老時代經過漫長的歲月經受著各種嚴酷的考驗, 頑強地戰勝其他物種保留至今, 足以證明它們的適應性與本領的高強。
第一批伊比莎獵犬於1956年被羅德島陸軍上校塞恩進口至美國。漢尼巴(公犬)與瑟蒂拉(母犬)曾名噪一時。後產下8只小犬 ,4只公犬,4只母犬(“亞松林”、“麥爾吐斯”、“蒂娜”、“休拉利爾” 、“哥蘭那達”、“馬果” 、“濟斯科”和“塞物瑞斯”),與其他的進口犬種一起構成了美國伊比莎獵犬的種源。
目前, 這一品種犬在美國興旺起來, 與人關係極密切, 並成為可愛的伴侶動物、寵物、看門犬、獵犬, 是人類親密的朋友。它們很自然地融入了美國社會。它們的脾氣溫順, 抗病能力強。身體結構強健而有韌性。美國伊比莎獵犬俱樂部的組成, 對於保證犬種的遺傳優良性與引入優秀伊比莎犬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伊比莎獵犬於1978年10月1日被收入AKC良種犬登記註冊, 並於1979年1月1日成為公認的觀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