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孔雀魚介紹


孔雀魚

產地 委內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的江河流域

水溫 22~24℃

PH 7.0~8.5

食物 水蚯蚓、水蚤及人工合成餌料

性情 性情溫和、活潑好動,

可與小型魚混養

孔雀魚體長4~5釐米, 是最容易飼養的一種熱帶淡水魚。 它豐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狀和旺盛的繁殖力, 倍受熱帶淡水魚飼養族的青睞。 尤其是繁殖的後代, 會有很多與其親魚色彩、形狀不同的魚種產生。 雌、雄魚差別明顯, 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 雄魚體色豐富多彩, 尾部形狀千姿百態。

別名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 孔雀魚體形修長, 有極為美麗的尾鰭。 成體雄魚體長3釐米左右, 體色豔基色有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孔雀藍等, 尾部長占體長的2/3左右, 尾鰭上有1—3行排列整齊的黑色圓斑或是一彩色大圓斑。 尾鰭形狀有圓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齒尾、燕尾、裙尾、上劍尾、下劍尾等。 成體雌魚體長可達5—6 釐米,

尾部長占體長的1/2以上, 體色較雄魚單調, 尾鰭呈鮮豔的藍、黃、淡綠、淡藍色, 散佈著大小不等的黑色斑點, 這種魚的尾鰭很有特色, 遊動時似小扇扇動。 孔雀魚適應性很強, 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2—24℃, 喜微鹼性水質, pH7.2—7.4, 食性廣, 性情溫和, 活潑好動, 能和其他熱帶魚混養。 孔雀魚易養, 但要獲得體色豔麗, 體形優美的魚則從魚苗期就需要寬大的水體, 較多的水草, 鮮活的餌料, 適宜的水質等環境。 孔雀魚4~5月齡性腺發育成熟, 但是繁殖能力很弱, 在水溫24℃, 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 每月能繁殖1次, 每次產魚苗數視魚體大小而異, 少則10餘尾, 多則70~80尾。 當雌魚腹部膨大鼓出, 近肛門處出現一塊明顯的黑色胎斑時, 是臨產的徵兆。

孔雀魚, 卵胎生將魚的代表,

由於週期性的生產力, 使得它贏得「百萬魚」的封號, 也因此常是初飼養觀賞魚者家中的常客。 早期的孔雀魚以東南亞進口及國內南部生產為主, 兩者的共通特性是對水的硬度要求很高, 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 因此充分受到陽光的洗禮, 所以色澤顯得特別燦爛。 起初孔雀魚雖為各界所接受, 但落得和其它魚種混養及廉價易陣亡的悲慘印象, 因此國內觀賞魚的發展雖有數十年的歷史, 而孔雀魚卻得數十年如一日, 毫無進展可言。 這期間雖然有數波推展孔雀魚的動作, 但始終因天時地利種種條件不配合而無疾而終。 主要是國內觀賞魚界數十年來的高度開發, 至今已進入瓶頸, 因此在這波宣導活動之下終於獲得各方的響應,
讓孔雀魚在觀賞魚界中建立一個新的領域。 孔雀魚往往是初學入門者第一次飼養的魚種, 卻也常常是養魚數十年者重拾的魚種, 此現象正巧說明了孔雀魚易懂難精的特性, 無怪乎能讓人如此的著迷, 願意摒棄所有的魚種只留孔雀魚。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 繁殖力強, 性成熟早, 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 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 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 pH6.8-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 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種魚。 待魚發情後, 雌魚腹部逐漸膨大, 出現黑色胎斑;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 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泄殖孔時排出精子,

進行體內受精。 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 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

雌魚產仔後, 要立即將其撈出, 以免吃掉仔魚。 或者要塑膠片圍成漏斗狀隔離牆, 侵入水中, 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 使仔魚產出後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 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 視雌魚大小, 每次可產10-80尾仔魚, 一年產仔量相當多, 故有“百萬魚”之稱。 繁殖時應注意, 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 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 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 尾鰭變短。 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 以防次品種退化, 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但孔雀魚壽命很短, 一般只有2-3年。 第一胎一般產的比較少, 最少只產一條。 價格5角~9元1條不等

孔雀魚在狹窄的區域內會有爭地盤的現象,出現達到導致魚只致死,所以當地方狹小的時候適合單條養殖。

價格5角~9元1條不等

孔雀魚在狹窄的區域內會有爭地盤的現象,出現達到導致魚只致死,所以當地方狹小的時候適合單條養殖。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