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兔疥癬病的診斷及防治

 耳內有黃褐色痂樣滲出, 有時堵塞耳孔

鼻端、耳廓結痂

疥癬病, 又叫蟎病, 是由癢蟎或疥蟎寄生於兔體表引起的侵襲性皮膚病。

【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為兔癢蟎和兔疥蟎。 兔癢蟎黃白色或灰白色, 長0.5—0.8毫米, 橢圓形, 眼觀如針尖大。 有四對足。 兔疥蟎為圓形, 小於癢蟎, 肉眼基本不可見, 顏色、肢體大體相似。

疥蟎與癢蟎全部發育都在兔體上完成。 分卵、幼蟲、若蟲、成蟲4個階段。

癢蟎寄生在皮膚表面, 以吸吮皮膚滲出液為食, 完成整個生活史需10—12日。 疥蟎在皮膚上挖隧道, 以皮膚組織、細胞和淋巴液為食, 並在隧道內發育和繁殖, 整個生活史為8—22日, 平均15日。

【流行特點】

病兔是主要傳染源, 蟎蟲在外界生存能力較強, 在11—20℃時疥蟎可存活3周;癢蟎可存活2月。 本病靠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被污染的用具環境等可成為傳播媒介。 本病多發於晚秋、冬季及早春季節, 陽光不足, 陰暗潮濕適宜本病的發生和蔓延。 兔疥蟎可感染人。

【症狀】

1、兔癢蟎病:主要發生於外耳道, 引起外耳道炎, 滲出物乾燥後形成黃色痂皮, 塞滿耳道如卷紙樣。 病兔耳朵下垂, 不斷搖頭和用腳搔抓耳朵。 嚴重時蔓延至篩骨及腦部, 引起神經症狀而死亡。

2、兔疥蟎病:一般先由嘴、鼻孔周圍和腳爪部發病, 患部奇癢, 病兔不停用腳爪搔抓嘴、鼻等處或用嘴啃咬腳部, 嚴重時可出現用前後腳抓地現象。 病變部結成灰白色的痂, 使患部變硬, 造成採食困難。 並可向鼻樑、眼圈等處蔓延, 嚴重者形成“石灰頭”。 足部則產生灰白色痂塊, 並向周圍蔓延, 呈現“石灰足”。 病兔迅速消瘦, 常衰弱死亡。

診斷

本病根據典型症狀不難作出診斷。 確診需刮取病變部位病料, 鏡檢查到蟎蟲。

防治

1、治療:兔不耐藥浴, 故治療的最佳藥品為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系列產品, 可做全身治療而無遺漏。 ①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系列產品(很多種), 按有效成份0.2—0.4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或注射。 ②氨丙畏配成5/萬濃度局部浸泡或塗擦(如浴足)。

③三氯殺蟎醇與植物油按5—10%比例混勻, 塗於患部。

2、預防:保持兔舍乾燥、清潔、通風。 發現病兔立即隔離治療, 並用500—1000倍稀釋的三氯殺蟎醇或5/萬氨丙畏消毒籠具。 必要時可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預防性投藥。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