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狀病毒感染是貓病毒性上呼吸道病的一種, 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症狀, 即精神沉鬱, 漿液性和黏液性鼻漏, 結膜炎、口腔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 伴有雙相熱。 杯狀病毒感染是貓的多發病, 發病率較高, 但死亡率低。
貓杯狀病毒屬杯狀病毒科、杯狀病毒屬。 過去將此病毒劃人小RNA病毒科, 稱為貓小洲A病毒。 核酸為股RNA, 病毒粒子直徑37~40納米, 32個空心殼粒呈二十四面體立體對稱。 病毒的名稱來自外觀, 即病毒粒子表面鑲嵌著32個杯狀殼粒而得名。 病毒在腦漿內繁殖,
流行病學自然條件下, 僅貓科動物對此病毒易感, 常發生於8~12周齡的貓。 主要傳染源為病貓和帶毒貓。 患貓在急性期可隨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 直接傳染易感貓。 帶毒貓經治療, 症狀可消失, 但長期排毒, 是最危險的傳染源。
【症狀】
感染後的潛伏期為2~3天, 初期發熱至39.5~40.5℃。 口腔潰瘍是最顯著的特徵, 口腔潰瘍以舌和硬齶、齶中裂周圍明顯。 患貓精神欠佳、打噴嚏, 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增多, 流涎, 眼鼻分泌物開始為漿液性、4~5天后為膿性,
【診斷】
臨床上主要以舌、齶部的潰瘍判斷。 開始形成水泡, 水泡破後成為潰瘍, 以及結膜炎、角膜炎、肺炎進行綜合診斷。
臨床確診困難時可進行實驗室診斷:刮取病理組織物螢光抗體染色, 檢測抗原的存在。
【治療】
無特異性療法。 可應用廣譜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和對症治療。 目前國外已有該病疫苗可進行預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