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繁殖, 牡丹鸚鵡的一種很常見的鳥寵, 平時牡丹鸚鵡主要是以一些種子水果為食。 它們不僅飼養簡單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然而如果你有高的訓練欲望, 牡丹鸚鵡也是你不錯的選擇, 相信大家能把牡丹鸚鵡訓練的很好。 那麼對於牡丹鸚鵡繁殖大家是否瞭解呢?下面就讓的小編來具體和大家說說吧。
牡丹鸚鵡有情鳥之稱, 國內現有9個品種, 為較珍貴的人工繁育鳥。 常見的品種有琉璃腰牡丹鸚鵡(棕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鸚鵡(黑頭牡丹鸚鵡)、金紅桃牡丹鸚鵡(桃臉黃牡丹鸚鵡)、小櫻哥牡丹鸚鵡(桃臉綠牡丹鸚鵡)及藍牡丹鸚鵡等品種。 牡丹鸚鵡性情兇猛, 以強欺弱, 發情雌鳥更為突出, 叫聲大而雜, 有時雜訊擾人, 還可向其他鳥進攻, 這時若將雌鳥與雄鳥配對繁育則鳴聲銳減, 性情好轉, 所以飼養牡丹鸚鵡以成對為佳。
地理分佈:
棲息地:坦尚尼亞北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盧旺達、蒲隆地;從龍中逃脫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群, 大多棲息於坦尚尼亞、肯亞等沿海地區
繁 殖:
在乾燥季節他們的繁殖季為1月和2月、4月和6月、7月;他們會尋找枯死的樹洞為築巢地點, 也有些鳥會在峭壁上的裂縫中築巢;人工豢養的佛伊斯奇氏愛情鳥非常容易繁殖, 繁殖期大多在春季開始, 可以提供2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3到6枚卵, 孵化期為20天, 幼鳥羽毛長成約需32天。 如果缺乏礦物質, 親鳥會有拔去幼鳥身上羽毛的傾向, 照顧得宜的話一年他們可以繁殖數次, 但是為了親鳥的健康一年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外型: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 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為橘紅色;頭頂和頭部後方為橄欖綠色;胸部上方和頸部為橙黃色;身體兩側、腹部、尾巴內側覆羽黃綠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
佛氏愛情鳥主要棲息於灌木叢和金合歡屬植物分佈的高原地區、介於1100米到2000米之間各種棕櫚樹和其他數種分佈的林區、刺叢平原區、開闊的草原地型和農耕區等。 他們在繁殖季會組成20到80只左右的群體, 生性非常吵雜, 往往還沒看見他們的蹤跡就會先聽見那尖銳刺耳的鳴叫;他們平時會大批聚集於農耕區, 覓食黍類、玉米和穀類作物等, 有時候會高達數百隻;平時他們大多在地面覓食,
體形特徵:
身長:15公分(6吋)
食 性:
食物:佛氏愛情鳥主要以地面上的草類種子、漿果、水果、植物嫩芽等為食。 他們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農作物, 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