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龜飼養

龜病的診斷

龜病防治, 與其他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一樣, 貫徹以防為主, 防治結合, 正確診斷, 對症治療的方針。 飼料、環境、病原、龜體相互作用引起龜病, 在防治龜病時, 重要的理念是"平衡", 通過營養、環境、免疫、生態、藥物等各種調控途徑, 調節龜體內外平衡, 實現健康養龜。 龜病的診斷是對症治療前的必要手段。

目前龜病診斷採用常規方法, 主要通過現場調查、目檢、鏡檢和血清學鑒定等方法來進行。 血清學診斷與治療技術已在水產養殖中應用(Rabb等, 1964;楊先樂等, 1995;虞蘊如等, 1996;劉金蘭等, 1999)。

一、現場調查

通過現場調查摸清發病規律、流行情況、危害程度、傳染性還是侵襲性,

是體表還是內臟病變, 攝食是否正常, 活動是否異常, 水源水質(環境品質)、餌料品質等。

1. 水源:
要求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最好選用無污染的河水、池塘水、井水及pH正常、微量元素不超標的深井水。 如氟的含量超標, 對龜有致畸的可能。

2. 水質:
龜一旦發病後, 如果懷疑是水質問題, 就要對水質進行分析測定, 常規測定的項目有水色、透明度、溶氧量、pH值、COD、氨態氮、亞硝酸態氮、硝酸態氮、磷酸根離子、二氧化矽、鉀、鈉、鈣、鎂、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硫化氫、氯離子等18項, 快速比色測定方法一般準確度不高, 但可以大致瞭解水質, 方法簡便, 有條件時提倡用傳統的水化學分析方法或使用進口的高精度儀器測定,

準確率高。 具體測定可根據病情分析選擇專案, 不一定每個項目都要去做。 "肥活嫩爽"不僅是養魚水質的要求, 也是養龜所需要的最佳水環境。 適度的綠色肥水, 還可抑制真菌病的發生。

3. 餌料:
龜的許多疾病是由餌料造成的。 變質的動物餌料, 常常添加在配合飼料中飼喂, 可是2個月後, 龜就會因脂肪代謝不良症大量發病死亡, 且沒有特效方法。 餌料中長期缺少維生素, 也會引起許多疾病, 在疑難龜病防治中, 採用常規的抗病毒、殺菌藥物不能奏效時, 添加維生素效果特別明顯, 表明維生素的缺乏引起龜的免疫抵抗力下降。 同樣礦物質缺少亦易導致龜病的發生。 因缺少某些維生素引起的疾病, 採用改變飼料結構或在原飼料中補充大劑量(治療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並改善水環境, 能在短期內治癒, 效果特別顯著。

4. 判斷:
龜生病後, 從攝食狀況可以看出, 水溫正常情況下, 但龜的食量突然減少, 龜在食臺上靜臥不動, 不怕人, 不肯下水, 呆滯, 拒食, 或浮於水面, 都是有病的表現。 對於條件好的大型工廠化養龜場, 可在食臺上方安置攝像機, 對龜的活動和攝食情況進行拍攝, 然後將拍到的錄影資料進行分析。 也可在養龜溫室內設置多個攝像頭, 通過與電腦連接, 進行多池切換電腦監控, 這樣可對龜病早發現, 及時採取預防和治療措施。

5.建立檔案:
內容包括:龜苗的採購或繁殖情況, 下池時間、龜池龜體消毒方法、放養密度、控溫情況、水質變化、餌料種類、投喂量和攝食情況、用藥品種劑量方法,

歷年疫情, 活動、死亡情況等。 以便作為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

二、目檢

主要觀察龜體表、眼睛、口腔、泄殖腔等部位, 內臟病變通過解剖, 觀察部位有肝、脾、腎、肺、腸、生殖腺體、系膜等。 目檢比較容易觀察到白眼病、紅脖子病、爛頸病、腐皮病、癤瘡病、穿孔病、水黴病、水蛭病、鐘形蟲病等龜病, 對內臟病變可進一步用鏡檢、血清學診斷方法確診。

三、鏡檢

用普通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進行病原體檢查和鑒定

四、血清學鑒定

這是一種簡易快速的凝集試驗, 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 滴加抗血清和抗原各1滴, 混合鑒別陽性或陰性(Bullock, 1971)。 常用於細菌性疾病, 對致病菌的快速診斷。 血清學鑒定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抗原與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來對龜病的病原作出準確的判斷,

這種方法方便、快速、靈敏、準確, 當製成相應的試劑盒後很容易推廣, 但它的應用需要較堅實的研究基礎, 尤其要對病原的分離、提純, 抗體的製備, 以及血清學反應的條件等有豐富的資料。

血清凝集試驗有玻片凝集試驗, 玻板凝集試驗, 試管凝集試驗和微量凝集試驗四種, 前兩種是定性試驗, 用於未知細菌的鑒定, 後兩種是定量試驗, 用於測定被檢血清中有無某種抗體及其滴度, 以輔助臨床診斷或流行病學調查。 玻片凝集試驗所需儀器少, 簡單易行, 是目前常用來鑒定龜細菌性病原的方法。


1. 試劑 生理鹽水, 水產用生理鹽水 NaC1含量一般為0.7%, 亦可用人、獸用生理鹽水替代;診斷血清,將相應的病原菌純化後免疫兔(或用羊,成本低,取得高免血清多),取其血清而獲得。血清置於-30℃左右保存,使用前45℃滅活 l小時。

2. 器材 載玻片、接種環、酒精燈。

3. 方法 待檢菌為純培養物,取潔淨載玻片 l塊,一端滴生理鹽水 l滴,另一端滴加診斷血清 l滴。用接種環沾取待檢菌的純培養物少許,分別和生理鹽水、診斷血清混勻,將載玻片輕輕反復擺動,注意勿使試驗區和對照區相互混合。靜置數分鐘後觀察結果。待檢菌為病龜的內臟器官或病灶部位,取一小塊內臟或病灶組織分別在載玻片的兩端塗抹,然後一端滴加生理鹽水一滴,另一端滴加診斷血清一滴。按上法所述輕輕地振動載玻片。數分種後觀察結果。

4. 判斷 載坡片上如若出現乳白色凝集塊者即為陽性反應(即有該病原菌),如為均勻的乳白色而無凝集塊者為陰性反應(即無此病原菌),生理鹽水對照滴則為均勻的乳白色。

五、病原分離

為了對龜病作出確診,尤其是細菌性和病毒性龜病,可進行病原分離。通過病原分離,病原的純培養,可獲得大量的病原體,然後根據病原體的形態特徵,生化特徵以及血清學特徵,對龜病作出準確的判斷。

1. 病毒分離 以無菌的方法取瀕死或剛死龜的肝、脾、肺、腎等內臟組織,用每毫升含800~1000國際單位(或毫克)雙抗的 Hanks液洗3次,然後研磨勻漿成1:10懸液,凍融3次,離心取上清液,使其通過細菌濾器,將濾液接種於敏感細胞,觀察能否使其致細胞病變;或者濾液經超速差異離心或密度梯度離心後,在電鏡下進行觀察。

2. 細菌分離 將瀕死或剛死的病龜的病灶部位用無菌的生理鹽水沖洗3次後,取深層的組織接種于適宜的培養基上;或將病龜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之後,以無菌的手段打開背腹甲,取腹水或肝、脾、腎等內臟組織接種于適宜培養基,經28℃~30℃培養24~48小時後,進行分純。然後觀察菌落的形態,菌體的特徵,並利用糖類代謝,氨基酸和蛋白質代謝,有機酸和銨鹽,呼吸酶類,毒性酶類,抑菌,美藍還原,中性紅,膽汁(膽鹽)溶菌,嗜鹽性等生理生化試驗對其進行鑒別,或者用血清學試驗進行鑒定。

亦可用人、獸用生理鹽水替代;診斷血清,將相應的病原菌純化後免疫兔(或用羊,成本低,取得高免血清多),取其血清而獲得。血清置於-30℃左右保存,使用前45℃滅活 l小時。

2. 器材 載玻片、接種環、酒精燈。

3. 方法 待檢菌為純培養物,取潔淨載玻片 l塊,一端滴生理鹽水 l滴,另一端滴加診斷血清 l滴。用接種環沾取待檢菌的純培養物少許,分別和生理鹽水、診斷血清混勻,將載玻片輕輕反復擺動,注意勿使試驗區和對照區相互混合。靜置數分鐘後觀察結果。待檢菌為病龜的內臟器官或病灶部位,取一小塊內臟或病灶組織分別在載玻片的兩端塗抹,然後一端滴加生理鹽水一滴,另一端滴加診斷血清一滴。按上法所述輕輕地振動載玻片。數分種後觀察結果。

4. 判斷 載坡片上如若出現乳白色凝集塊者即為陽性反應(即有該病原菌),如為均勻的乳白色而無凝集塊者為陰性反應(即無此病原菌),生理鹽水對照滴則為均勻的乳白色。

五、病原分離

為了對龜病作出確診,尤其是細菌性和病毒性龜病,可進行病原分離。通過病原分離,病原的純培養,可獲得大量的病原體,然後根據病原體的形態特徵,生化特徵以及血清學特徵,對龜病作出準確的判斷。

1. 病毒分離 以無菌的方法取瀕死或剛死龜的肝、脾、肺、腎等內臟組織,用每毫升含800~1000國際單位(或毫克)雙抗的 Hanks液洗3次,然後研磨勻漿成1:10懸液,凍融3次,離心取上清液,使其通過細菌濾器,將濾液接種於敏感細胞,觀察能否使其致細胞病變;或者濾液經超速差異離心或密度梯度離心後,在電鏡下進行觀察。

2. 細菌分離 將瀕死或剛死的病龜的病灶部位用無菌的生理鹽水沖洗3次後,取深層的組織接種于適宜的培養基上;或將病龜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之後,以無菌的手段打開背腹甲,取腹水或肝、脾、腎等內臟組織接種于適宜培養基,經28℃~30℃培養24~48小時後,進行分純。然後觀察菌落的形態,菌體的特徵,並利用糖類代謝,氨基酸和蛋白質代謝,有機酸和銨鹽,呼吸酶類,毒性酶類,抑菌,美藍還原,中性紅,膽汁(膽鹽)溶菌,嗜鹽性等生理生化試驗對其進行鑒別,或者用血清學試驗進行鑒定。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