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症狀
病龜初期精神不振, 食欲減退, 糞便不成形, 嚴重時呈蛋清狀, 黑色或豬肝色, 人工餵食時有吐食現象;後期眼球下陷, 皮膚乾燥鬆馳;無彈性, 無光澤, 最後衰竭死亡。 剖檢病死龜, 可見胃腸發炎、充血。 本病初春多發, 病因有環境濕度變化大、飼料變質和生活環境惡劣等。
2.防治方法
防治烏龜腸炎病,
要預防為主,
防重於治。
(1)搞好清潔消毒
養龜池塘, 放養前每畝(1畝=667平方米)應用生石灰50~75千克;產卵場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25克化漿潑灑。 養龜池或養龜容器, 無論新舊, 在放養烏龜前都要徹底清洗消毒。
(2)提高水體品質
養龜池的水體平時要保持清潔乾淨、清澈透明;龜池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40克化水後潑灑, 每月2次;清除水中雜物和排泄物, 嚴防水質惡化。
(3)加強飼養管理
飼料要求新鮮、乾淨, 不可投喂腐敗變質食物;平時應根據龜品種的不同食性, 經常更換飼料種類, 以保持龜的旺盛食欲;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餵食物, 及時清除殘餌, 以免污染水質;注意天氣變化, 保持龜池冬不結冰, 夏能防暑。
(4)中草藥預防
5~9月份, 每2天投喂1次地錦草藥液, 每50千克龜重每次用地錦草乾草150克或鮮草700克, 煎汁去渣, 待涼後拌入飼料中喂服。
(5)治療方法
①發現病龜應及早隔離, 以免傳染。 ②黃連5克、車前草5克、馬齒莧6克、蒲公英3克, 加水適量, 文火煮2小時, 取汁去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