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秋到白露後一個星期之內,
稱之為早秋。
早秋時節,
天氣仍似暑日,
還是非常炎熱。
這時蟋蟀又剛被捕獲,
在這一階段的飼養,
應比中秋、晚秋更要仔細認真,
尤其在餵食、洗浴方面,
更須細心。
1.用盆
常言道"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在每年的大伏天裡,
即立秋前的一二個月左右,
就要將央企用清水或茶水進行一次清洗,
洗去宿垢之後,
放在烈日下暴曬,
曬到盆底發白,
然後將盆放於通風陰涼之處,
不可沾染絲毫潮氣,
持養蟲季節到來時應用。
早秋用盆,
以老舊除貧為佳,
年代越長越好。
因為,
這種盆,
一則經過人們長期的磨擦把玩,
內外非常光滑,
沒有粗疵,
不會傷損蟲體;二則由於年代久遠,
盆體所含火毒之氣已經消失,
蟋蟀養息其中,
就如同人們置身於百年老屋之中一樣,
陰涼暢快,
利於靜養。
養蟲用盆,
大盆優於小盆,
因大盆空間大,
活動餘地相對也比較大。
養蟲所用的蟲盆款式多種多樣,
這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理和玩賞的要求,
而對養蟲的好壞並無任何影響,
倒是在實用性的選擇上有一番講究。
蟲盆款式雖多,
但不外乎天地落差式和天落蓋式兩種,
在這兩種造型的盆中,
以天地落蓋式為佳,
這種類型的盆,
包括直筒盆、和尚盆、井鹽等,
一切上下沒有孔眼的蟲盆。
這種盆密封住好,
蟋蟀養在其中,
外面的聲音傳不到裡面,
而裡面蟋蟀的鳴聲也不大容易傳到外面,
這符合蟋蟀靜養的要求。
如使用天落差貧,
其盆蓋中央有一小孔,
容易傳聲,
雖說安有銅拎扣,
但總有一絲光亮透入,
容易誘使驛蟀爬盆跳盆。
有的蟋蟀(而且常常是一些上品好種),
會跳上去倒掛在這孔眼處,
開盆時拎扣多少總會有些轉動,
容易碰傷蟲體,
而且傷處往往是不大容易被察覺的肚皮上,
養蟲者不知,
上場一鬥就吃敗仗。
平時人們養蟲,
總在浴蟲之後連盆也一起洗,
以為可以清潔蟲盆,
使蟲覺得陰涼舒服。
其實,
這樣盆是沖涼洗淨了,
但因盆壁潮濕,
使蟲容易生病;往往養了沒有多少日子,
蟋蟀就開始爛爪花,
即使不爛爪花,
也大多沒有腳勁,
而養者又不知其原因何在。
有的喜歡輪流使用兩隻盆,
一隻盆用著,
另一隻盆洗後曬乾待用,
這樣做也多少有些不理想。
最簡單的方法是,
只要準備一塊乾淨布就可以了,
用布擦去貧內髒物即可。
這是否會使蟲因天熱、盆又很乾燥而受損呢?其實這是完全不必要的擔心。
須知蟋蟀雖為天地微物,
但其對於最佳棲身環境的選擇,
絕不比人類遜色,
~旦天氣太熱,
它會爬到水盂之中,
借水消暑,
根本不需要在盆上灑水,
只要平日不忘向水盂中添加淨水就可以了。
另外,
盆中要始終放一鈴房,
既便於蟲結鈴,
又利於蟋蟀自選棲身之地。
平日對蟲盆的置放也需留心,
不可太靠近高溫處,
也不宜放置在陽光直線照射的地方。
在早秋時節,
蟲盆也不可放在木板之上,
這也許同古人對陰陽五行中"木生火?一說有關吧,
如果要在木板上放蟲盆,
也要在板上先墊一塊塑膠膜或玻璃。
按以往的老辦法是,
將蟋蟀盆一半埋在土內,
上面架一個涼柵,
這樣既涼快又安靜。
但這一點現今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因此也可求其次,
將由盆放置在水泥地、磚地、泥地上。
放盆的房間,
以通風性好、不易受油煙等氣體影響的為好。
盆與盆之間不能晝放,
平放時各盆之間要留一些空隙,
對於特優佳蟲,
最好另室放養。
2.飲水
蟋蟀的飲水有多種多樣,
總的要求是,
水中不應含有雜質和異味。
常見的有:臘月花木枝條上的雪水、山泉水(礦泉水)、井水、長流水(中醫稱清潔的河水為長流水)。
如今一些大城市所用的飲水,
漂白粉味特別重,
必須將這種水放在敞口容器中靜置幾天,
煮沸晾涼後再供蟲飲用。
從古至今,
蟋蟀的早秋飲水都以荷葉露為佳。
荷葉露具有清熱、解毒、去暑的功效,
這是其他天然飲水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
對今天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們來說,
要搞到這種飲水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取行葉水煮,
所得之水的功效與"露"差不多,
但有苦澀味。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得到這種飲水呢?可採用中醫制"露"的辦法來制取荷葉露。
具體方法是,
先將鍋內放滿水,
鍋上放一蒸籠,
蒸籠內鋪一些新鮮的荷葉,
再在蒸籠上倒扣一隻大鍋或臉盆,
沿盆口一圈放一些碗,
旺火將水燒開,
水沸後蒸汽上升,
透過荷葉將其中有效成分帶走,
蒸氣受倒扣之物的阻擋並遇冷,
又凝聚成水沿鍋或盆的內壁,流入碗中,即成為荷葉露。
另外,用西瓜皮製成的"翠衣露"也很好。"翠衣"即中醫所稱西瓜皮最外一層綠色皮膜。其藥性屬寒性,能解熱、祛火、清痰、消暑,功效不比荷葉露差。瓜皮可在暑天吃過西瓜之後創取,不必另行採集。制露方法一如荷葉露制法。
又凝聚成水沿鍋或盆的內壁,流入碗中,即成為荷葉露。
另外,用西瓜皮製成的"翠衣露"也很好。"翠衣"即中醫所稱西瓜皮最外一層綠色皮膜。其藥性屬寒性,能解熱、祛火、清痰、消暑,功效不比荷葉露差。瓜皮可在暑天吃過西瓜之後創取,不必另行採集。制露方法一如荷葉露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