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造景

石景缸造景的技巧

1000


石景也是常用的造景方法

在水族造景中, 我們不單單用水草, 石景也是一個我們常常用到的造景方法, 各種形態質地的石頭與水草魚類搭配,

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景觀, 同樣, 在石景的造景中我們同樣要有方法和技巧, 這樣才能達到我們需要的效果。

一、石頭的選用、修整

1、選用

要選用不硬水的石頭。 這點可以用洗廁液或者鹽酸來試, 不冒泡, 或者很少冒泡的。 都可以選用。 對於石頭的形狀。 先設計好你的大致景色, 然後選用合適的石頭, 在某些位置一時半刻找不到合適的。 可以先放一塊大致大小的石頭去占位置。 當水草長起來了, 找到合適的石頭了, 然後在換進去。

2、石頭的修整

需要對石頭進行一定的加工, 一般主要是指切割, 使用工具為雲石機(普通的電鋸+金剛砂鋸片), 原因和好處在於可以穩固底盤, 不用擔心石頭的傾倒, 從而獲得穩定好看的造型。

石頭的擺放往往講究高低的層次, 由於材料有限, 有時候往往沒有自己需要的高度和形狀的石頭, 截鋸可以幫助解決。 並且石頭是有紋理的, 截鋸有利於輔助定位, 使得石頭的紋理不會在擺放時出現偏差。 當然, 石頭的截鋸有一定的條件限制, 很少有人有條件去截鋸, 但是, 通過原理的瞭解, 也可以作為擺石時, 選石, 相石的原則和基礎。

大塊的石頭, 用大錘敲裂, 這樣會裂開的很自然。 可以造出很漂亮的小塊石頭。 發達就從路邊拿了塊大的石頭, 一敲裂開出好多漂亮菱角紋路的石頭。

二、石頭邊上種草

很多人總覺得這些石頭沒辦法種草, 這是錯誤的, 石景中, 草的面積的多少跟表現的地貌有關,

自然界的山有幾種:

1、石頭山/坡;

2、土石交替山/坡 ;

3、土山/坡;

即使是石頭山, 跟表現的遠近也有關:

1. 近景, 土石相間, 一般不能表現山景, 只能表現坡或者石景(更近的景又變成例外了)

2. 中景, 土石相間, 土的面積明顯變少, 可以變現近山。

3. 遠景, 只有石, 一般山頂, 遠山, 山體的中上部, 全部是石頭的紋理, 並不能看到綠色。

因此, 在山景中, 往往需要以石的無縫緊貼, 來表現山勢, 並非是有人理解的, 山水盆景不如水景自然, 或者說不好種草。

三、石組的佈局

有了石組, 其意義在於把布石從原先的單個石與石之間的排布, 變成了石組與石組之間的組合。 好處在於:

1、可以任意的調整石組的角度, 以配合高大的主峰或者主石的態勢, 使得原先很難掌握的石景,

山景變得簡單易行。

2、原先一動而簽全身, 有點不滿意, 大大小小的石頭需要全部推倒重來, 有了石組, 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3、因為有了石組的細節, 所以原先無法掌握的很多技巧變得輕而易舉, 例如, 堆坡固定, 區分不同種類的草區域等等。

四、一些造景方法介紹

1、以石為主綴樹法:此法用於表現自然神韻, 賦頑石以生機, 藉以調節構圖重輕、增添畫面效果。


山頂植樹法

①山頂植樹法:(世稱石上式)用於近景。

②山麓植樹法:用於表現“高遠法”、“平遠法”, 以顯高下之分, 遠近有別, 加強層次感和空間感。

③全景佈勢綴樹法:用於全面經營位置, 協調重輕, 渲染雄秀剛柔, 增添整體效果。

2、以樹為主配石法:用於美化樹的觀賞效果, 擴大景觀, 增添野趣。 又可揚長避短, 突出主題, 剛柔相濟, 巧拙互用。


配石法

①配石法;用於近景。相依生情,倍展天趣。也常為主幹欠佳,根理不全之樹,作遮掩諧調,增添觀賞效果。

②以石藏幹法:用於近景。作用與配石法相近。用於主幹欠佳,細長無力之遮掩,以揚長避短,宛若嶺上樹生,獨具天趣。

③包乾法:用於近景、中景。以石全面包藏樹幹,作用與藏幹法相近,藉以達到多角度觀賞效果。

④夾岸水陸法;用於全景。在水陸布石法的基礎上,以石築坡,分陸地為兩岸,中為 溪澗,夾岸綠雲繞繞,溪河上或架小橋,或置輕舟,別是一番田園情趣。此法開創現代樹石盆景的新格局。

五、注意事項

在石頭加工上,要注意:

1、紋理的一致,全部是豎紋。

2、大小的區別,主要指高度,一般來說,一組石頭,或者山體,至少在高度上有三個層次,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主峰,矮山和坡腳,這樣的石組或者山體,看起來比較有層次。一組石頭是如此,多組的組合也是這個規律。

其他方面:

1、並非每個人都有條件鋸石,粘石,但是石組在開缸過程中,確實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2、瞭解石組的構成,對於欣賞其他水景作品,攝影作品,把握規律有説明。

3、石組式的模組化操作,並非終極擺放方式,缺點是缺乏整體設計的統一性,要想做出美景,還是必須靈活運用各種技巧;系統設計整個缸體,做到草與石之間的比例適合。


配石法

①配石法;用於近景。相依生情,倍展天趣。也常為主幹欠佳,根理不全之樹,作遮掩諧調,增添觀賞效果。

②以石藏幹法:用於近景。作用與配石法相近。用於主幹欠佳,細長無力之遮掩,以揚長避短,宛若嶺上樹生,獨具天趣。

③包乾法:用於近景、中景。以石全面包藏樹幹,作用與藏幹法相近,藉以達到多角度觀賞效果。

④夾岸水陸法;用於全景。在水陸布石法的基礎上,以石築坡,分陸地為兩岸,中為 溪澗,夾岸綠雲繞繞,溪河上或架小橋,或置輕舟,別是一番田園情趣。此法開創現代樹石盆景的新格局。

五、注意事項

在石頭加工上,要注意:

1、紋理的一致,全部是豎紋。

2、大小的區別,主要指高度,一般來說,一組石頭,或者山體,至少在高度上有三個層次,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主峰,矮山和坡腳,這樣的石組或者山體,看起來比較有層次。一組石頭是如此,多組的組合也是這個規律。

其他方面:

1、並非每個人都有條件鋸石,粘石,但是石組在開缸過程中,確實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2、瞭解石組的構成,對於欣賞其他水景作品,攝影作品,把握規律有説明。

3、石組式的模組化操作,並非終極擺放方式,缺點是缺乏整體設計的統一性,要想做出美景,還是必須靈活運用各種技巧;系統設計整個缸體,做到草與石之間的比例適合。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