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龍貓乾淨、溫馴、易打理又無虱,可說是城市人的理想寵物。 早在18世紀就已成為歐洲貴族的寵物, 在20世紀60年代龍貓開始在歐美流行, 到90年代亞洲國家日本、新加坡開始流行。 龍貓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脈, 是史前就已經存在的一種齧齒類動物。 在西班牙人佔領美洲大陸後不久龍貓由於它華貴柔軟的毛皮在國際被視為瑰寶。 在此之前龍貓們在智利, 秘魯, 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中的安迪斯山脈乾旱陡峭的山嶺間繁衍生息。 龍貓的名字來源於當地印第安族——Chinchas, 這些印第安人以龍貓做為食物和衣服。
15世紀, 印第安人中一個叫Chinchas的種族, 捕捉這種極小的動物作為食物並且用它們的毛皮鋪床。 他們也穿戴用龍貓毛皮針織出的長袍。 (西班牙人以Chinchas族的名字命名這種小動物為Chinchilla。 )後來, Chinchas被強悍一時的印加帝國征服。 在印加帝國的法律之下, Chinchas族被禁止再穿著龍貓皮毛做的長袍。 它們立刻變成印加皇室的專屬毛皮並且只允許印加貴族穿戴。
16世紀, 西班牙征服者們為他們的皇后尋找高貴的供品, 印加族人被西班牙人依次征服。 傳說一個特使希望能討好皇后, 把一個裝滿珠寶和金製品的大盒子獻給皇后, 他就是用一件從印加酋長那搶來的龍貓長袍來包裝這個盒子。 然而, 他派出的使者將珠寶偷走, 只把裝著龍貓皮長袍的盒子獻上,
1829年, 倫敦人首先把龍貓帶回到了動物園。
1865年, 有7只全黑色的龍貓在漢堡動物園展出。
1865年, 有7只全黑色的龍貓在漢堡動物學研究所展出。
1874年, 英國John Murray先生開始在Vallebar尋找那種短黑色的龍貓。 Vallebar這個地方有數百隻龍貓。
1918年, 智利, 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政府立法保護毛皮輸出。 可是已經無法挽回龍貓們瀕臨絕種的命運。 同年, 一個美國採礦工程師Mathias F. Chapman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智利知道了龍貓的寶貴價值, 一個當地印地安民工帶了一隻這種寶貴的動物去採礦營地 。
1922年後, 在生活著23個印第安人部落的安迪斯山脈上, 少數這種珍貴的動物被積聚起來。 共計有8公3母11只, 它們被獲准帶回美國, Chapman為了讓它們能逐漸適應環境、海拔、氣溫和濕度的變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它們逐漸從海拔一萬英尺的高原運送到港口。
1923年2月, 他終於把龍貓們運到了加洲SAN-PEDRO港, 並在當地成功繁殖才使龍貓不至絕種。 自1923最初的11只龍貓之後, 龍貓產業慢慢發
展起來。
1950年, 人工繁殖的龍貓以數千美元(相當與目前數萬美圓價值)每對的價格被出售。 在這個市場探索期間, 有眼光的人們可以看到龍貓產業有著廣闊的未來。 這些人發現了龍貓毛皮廣闊的潛在的市場。 他們為創造一個龍貓毛皮市場形成了組織。 目前世界上估計約有一百萬隻左右的龍貓, 飼養量最多的是美國, 其次是加拿大、阿根廷、德國、荷蘭、丹麥、智利、烏拉圭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