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名 彩虹吸蜜鸚鵡
英 文 名 Rainbow Lorikeet
拉丁學名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地理分佈 棲息地廣部于印尼、新幾內亞、澳洲與其週邊的眾多島嶼上。
繁殖方式 卵生。 對於人工繁殖的彩虹吸蜜鸚鵡來說, 一旦開始繁殖, 即十分多產且穩定的持續繁殖, 一般而言, 公鳥約在18-20月大時成熟, 母鳥則需兩年牠們是多產且全年皆可繁殖種類, 當然也有可能很早即開始繁殖, 但還是建議在完全性成熟後始給予繁殖機會比較理想, 一窩約產2顆蛋, 孵化期23-26天, 7-8個星期羽毛長成, 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 如果親鳥又開始準備繁殖下一窩時幼鳥如尚未離巢可能會遭親鳥攻擊。
習 性 大多數的彩虹吸蜜鸚鵡在當地都算是很常見的鸚鵡, 棲息地涵蓋了于低地的森林、草原、紅樹林、沼澤區、灌木叢、小鎮、公園、農作區等地, 喜歡在樹冠層間活動, 大多無大規模的遷徙行為, 各地族群數量的多寡取決於食物是否充足、 花樹是否茂盛, 有無足夠的花蜜等因素, 有時也會飛越穿梭在各島嶼間活動或覓食, 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 偶爾也會大批聚集, 常見與其它種類的吸蜜鸚鵡一起活動通常成對或成群活動, 常和其它吸蜜鸚鵡或無花果鸚鵡等結群出現, 棲息的樹上常聚集數百隻, 群體活動時會發出吵雜的叫聲, 由於吸蜜鸚鵡腸道薄弱屬於嗜果性鳥類所以飼養時應以蔬果類食物以及吸蜜鸚鵡專用粉狀飼料餵食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