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白尾黑鳳頭鸚鵡
【中文別名】長嘴黑鳳頭鸚鵡、長喙黑鳳頭鸚鵡、白尾黑巴丹(旦)
【拉丁學名】Calyptorhynchus baudinii
【命名時間】Lear, 1832
【英文名稱】Long-billed Black Cockatoo、 White-tailed Cockatoo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鳳頭鸚鵡科 、鳳頭鸚鵡
外形特徵
與黑鳳頭鸚鵡很相似, 但喙要長。 公鳥全身都是黑色, 尾部背面為白色, 面頰處有白斑。 母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橘黃色斑點與橫紋, 尾部呈條狀分明的橘黃色, 與公鳥尾部是一片白色不同, 母鳥的喙部是肉色, 而公鳥是黑色。 依照不同亞種從50CM~60CM公分不等。
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性
白尾黑鳳頭鸚鵡會成對行動,有時候是小群體,有時候數量則可以達到50只鳥左右,它們喜歡聚長喙黑鳳頭鸚鵡集在植物充足豐饒的區域,常常從很遠的距離就能聽的見它們又長又尖銳的叫聲,年幼的鳥兒在飛行中會不斷發出粗嘎的叫聲,就像在哭泣著乞討般。 喜歡澳洲一些當地的原生果樹,以那些樹木的毬果和種子維生,例如松果,山龍眼等,有時候也會撥開樹皮,以寄生的幼蟲為食。
生長繁殖
白尾黑鳳頭鸚鵡通常一次產下1到2枚卵,但是只會存活一隻雛鳥,10-11周雛鳥羽毛會長成,但是仍然會和親鳥共同生活直到下次親鳥築巢為止。 等到雛鳥長成後,親鳥會加入其它的鳳頭鸚鵡鳥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區域找尋食物。
白尾黑鳳頭鸚鵡會成對行動,有時候是小群體,有時候數量則可以達到50只鳥左右,它們喜歡聚集在植物充足豐饒的區域,常常從很遠的距離就能聽的見它們又長又尖銳的叫聲,年幼的鳥兒在飛行中會不斷發出粗嘎的叫聲,就像在哭泣著乞討般。 白尾黑鳳頭鸚鵡通常一次產下1到2枚卵,但是只會存活一隻雛鳥,10-11周雛鳥羽毛會長成,但是仍然會和親鳥共同生活直到下次親鳥築巢為止。 等到雛鳥長成後,親鳥會加入其它的鳳頭鸚鵡鳥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區域找尋食物。
飼養護理
人工飼養的白尾黑鳳頭鸚鵡很少, 不好照顧與易養成拔毛的習慣也是飼養情形不普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