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鳥飼養

亞歷山大鸚鵡

【物種名稱】亞歷山大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eupatria

【英文名稱】 Alexandrine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

個體特徵

【亞種】目前有5種已知亞種, 分別為:

1.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eupatria)

2.Nepal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nipalensis)

3.Andaman Island Parakeet(Psittacula e. magnirostris)

4.Indo-Burmese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avensis)

5.Laos Alexandrine Parakeet(Psittacula e. siamensis)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到62公分不等(22吋到24.5吋)

【外型】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 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 公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 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 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 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 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

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 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 鳥體色較為黯淡, 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公鳥短。 幼鳥外型和母鳥相當神似, 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 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 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 食物:亞歷山大鸚鵡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的果園和穀類作物田中覓食, 造成稻米相當程度的損壞。 在野外, 亞歷山大鸚鵡基本吃堅果和成熟的水果, 他們可以活40年, 或者更久, 要看照顧的好與否。

地理分佈

【棲息地】

印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

繁殖

繁殖季節約在11-4月間;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

斯里蘭卡的族群由於遭大量捕獵, 現今的數量已很稀少, 只剩北部有少量族群, 在泰國由於幼鳥的過度捕捉, 其數量也直線下降, 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家中;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 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 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 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 啃咬力強勁, 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

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 難度不高, 提供堅固的巢箱, 巢箱位置越高越好, 它們是很盡職的父母, 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 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

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 一窩產3-4顆蛋, 約24天后孵化, 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 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 它們個性溫和, 體型大, 手養鳥安靜又聰明, 愛與主人玩耍, 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哥(Asiatic Parakeet)算是較好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