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了一些由蚊子, 蜂蟻叮咬引起的貓咪昆蟲過敏症, 其中蚊子是傳播心絲蟲的重要途徑,
三、蟎蟲過敏症
1、疥蟎
本病主要是由貓背肛蟎寄生于貓的皮內而引起的寄生蟲病。 常本病主要發生在貓的耳、面部、眼瞼和頸部等。 患部劇烈瘙癢, 脫毛, 皮膚發紅, 有疹狀小結, 表面有黃色痂皮, 嚴重時皮膚增厚, 龜裂。 有時病變部位繼發細菌感染而化膿。 疥蟎最常感染的部位是無毛或短毛的區域(耳翼、腋窩、四肢及腹部)。 某些感染病例會因為持續騷癢、無法休息而使體重減輕。 令人費解的是, 即使動物出現極強的過敏反應, 也只能檢查到極少的疥蟎。 有項研究顯示感染動物體內會出現大量抗體,
對於貓咪的介蟎過敏, 我們可以事先應將患部及其周圍的被毛剪去, 然後將痂塊浸軟去痂。 除掉痂皮可塗鉀肥皂、10%煤焦油甘油液;煤酚甘油或石炭酸甘油等;或痂皮軟化後(12~24小時), 用溫肥肥皂溶液洗淨, 然後用0.5%敵百蟲液, 擦洗患部, 隔7天重複治療一兩次;或用石硫合劑塗擦患部(生石灰160g, 硫磺240g, 水360m1。 先用適量水倒人生石灰中, 攪拌成稀粥狀, 然後加入硫磺混合攪拌。 一面加熱, 一面逐漸加水, 倒完水後再煮沸l~2小時, 呈琥珀色取出澄清即成);或用苯甲酸苄酯, 每天或每隔3天充分塗擦患部;或用康涅克斯塗於患部。
2、耳蟎
貓的耳蟎病是由耳癢蟎及耳疥蟎引起,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寄生蟲病。 耳癢瞞的雄蟲長0.32~0.35毫米, 雌蟲長0.43~0.48毫米。 有4對足, 屬不完全變態的節肢動物。 耳癢蟎寄生於貓的耳道皮膚表面, 不進入皮膚內層, 具有堅韌的角質表皮, 抵抗力強。 吸食淋巴液及皮膚細胞, 依靠組織殘渣及組織滋養為生, 在6~8℃, 空氣濕度85%~100%的條件下可存活2個月以上。 發育過程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
感染耳蟎的貓會發生第一型過敏反應。 該寄生蟲以上皮碎屑及表皮組織液為食, 刺激耳道組織, 並使耳道內堆積耳垢、血塊或寄生蟲排泄物---使耳垢呈現特徵性的咖啡色外觀。
3、恙蟎
感染恙蟎的貓咪貓其臨床症狀多變, 有些動物可能沒有任何徵兆、但有些卻出現嚴重的騷癢性皮膚炎。 貓習慣理毛的行為致使檢查時不易找到寄生蟲。 感染後的病灶多出現在背側, 呈現乾燥的鱗屑性皮膚炎。 隨著病程進展, 鱗屑產生的狀況可能會愈趨嚴重並散佈至全身。
4、蜱過敏症
蜱又稱壁虱、草爬子、狗豆子。 發現貓咪給蜱蟲咬了, 切勿自行取出及時去醫院取出。 醫生會在傷口周圍消毒、在打麻醉在傷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撚子輕鬆夾出。
被壁虱啃咬附著的地方, 形態為肉芽腫結節(不一定會紅腫)、騷癢及潰瘍。 同時, 被壁虱附著的部位也可能會局部潰瘍或壞死;偶爾會引起騷癢性足部皮膚炎。
貓咪感染蜱後還能引起其它疾病:如蜱釋放的神經毒素引起貓咪癱瘓;另外蜱是多種血液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能傳染埃裡希體病或是落磯山斑疹熱、焦蟲病等血液病。 嚴重的都可以引起動物死亡。
四、跳蚤過敏
可能是昆蟲過敏症中最常見的一種。 儘管其致病機制仍無完整定論。 貓咪可依其對跳蚤的反應分為兩群;具耐受性的動物身上常會寄生大量跳蚤,並且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資料顯示長期接觸跳蚤的此類型貓咪似乎不會發生跳蚤過敏,或僅出現輕微的不適。相對地,對跳蚤過敏的動物而言,如果經常(每14天)接觸跳蚤,則其過敏症狀可能會持續出現,因為這種狀況通常與第四型過敏反應有關。
由上述資訊推測,間斷性接觸跳蚤的貓咪只比經常接觸者更容易發生跳蚤過敏症。曾有研究指出,如果不治療對跳蚤過敏的貓咪並繼續任其與跳蚤接觸,該貓咪的過敏症狀會逐漸消褪;不過這種病例應較為罕見。
貓的臨床症狀比狗更多變。可能出現的病灶包括丘疹、出現痂皮以至脫毛、皮屑脫落以及鱗屑形成;其分佈區域與狗類似,但尚包含頸部。此外,一些較特殊的症狀也常伴隨發生,例如粟粒狀皮膚炎、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包括無痛性潰瘍、嗜酸性斑以及膠原分解性肉芽腫以及無初期病變的自發性對稱性脫毛;另外也會偶爾出現由無菌性嗜酸性性毛囊炎或癤瘡病引起的疹子。上述症狀可能會合並發生在貓身上。
五、治療
如同其它過敏症一樣,昆蟲過敏症只能控制。主要處理減少動物與昆蟲接觸的機會以及改善動物的免疫系統。
飼養於室內、或小型的貓咪比較可能利用避免接觸過敏原的方法來控制本病,部分或終日處於室外的動物則完全不可行。因此,有效清除昆蟲及消毒環境是最兩全其美的辦法。若貓咪被叮咬後出現相關過敏反應,應盡可能立即給予腎上腺素治療(0.02mg /kg)。糖皮質激素可經由多種機制調整免疫反應。當動物被診斷出有過敏反應時,常需利用短效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抑制過敏症狀。
貓咪可依其對跳蚤的反應分為兩群;具耐受性的動物身上常會寄生大量跳蚤,並且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資料顯示長期接觸跳蚤的此類型貓咪似乎不會發生跳蚤過敏,或僅出現輕微的不適。相對地,對跳蚤過敏的動物而言,如果經常(每14天)接觸跳蚤,則其過敏症狀可能會持續出現,因為這種狀況通常與第四型過敏反應有關。由上述資訊推測,間斷性接觸跳蚤的貓咪只比經常接觸者更容易發生跳蚤過敏症。曾有研究指出,如果不治療對跳蚤過敏的貓咪並繼續任其與跳蚤接觸,該貓咪的過敏症狀會逐漸消褪;不過這種病例應較為罕見。
貓的臨床症狀比狗更多變。可能出現的病灶包括丘疹、出現痂皮以至脫毛、皮屑脫落以及鱗屑形成;其分佈區域與狗類似,但尚包含頸部。此外,一些較特殊的症狀也常伴隨發生,例如粟粒狀皮膚炎、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包括無痛性潰瘍、嗜酸性斑以及膠原分解性肉芽腫以及無初期病變的自發性對稱性脫毛;另外也會偶爾出現由無菌性嗜酸性性毛囊炎或癤瘡病引起的疹子。上述症狀可能會合並發生在貓身上。
五、治療
如同其它過敏症一樣,昆蟲過敏症只能控制。主要處理減少動物與昆蟲接觸的機會以及改善動物的免疫系統。
飼養於室內、或小型的貓咪比較可能利用避免接觸過敏原的方法來控制本病,部分或終日處於室外的動物則完全不可行。因此,有效清除昆蟲及消毒環境是最兩全其美的辦法。若貓咪被叮咬後出現相關過敏反應,應盡可能立即給予腎上腺素治療(0.02mg /kg)。糖皮質激素可經由多種機制調整免疫反應。當動物被診斷出有過敏反應時,常需利用短效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抑制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