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健康

觀賞魚的白點病

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 多發於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 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 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 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 並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 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 遍佈魚全身。
熱帶魚患此病時, 表現在魚鰭上先出現白點, 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於水面, 很少活動。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遊動蹭癢。 嚴重時, 導致魚體周身密佈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
病程一般約為5~10天。
因小瓜蟲不耐高溫, 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育, 當水溫升至28~30℃時, 就會自然死亡。 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 治療並不太麻煩。 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 一星期以後, 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 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 效果會更好。 用藥物治療時, 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 對病重的魚, 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 當病魚症狀消失後, 要及時更換新水, 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 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 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後才放入魚缸, 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