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養護

三種星龜的區分方法

4045


緬甸星龜(詳情介紹)

在觀賞龜市場上, 常見的三種星龜有緬甸星龜、印度星龜和斯里蘭卡星龜,

觀賞價值較高, 深受人們的喜愛。 它們之間如何區別, 是初養觀賞龜愛好者的困惑。

一、基本特徵

緬甸星龜, 俗名別名粗紋星龜、六紋星龜, 英文名Burmesestartortoise, 拉丁學名Geocheloneplatynota。 地理分佈在緬甸。 體形特徵:在最大體長的比較上, 緬甸星龜與印度星龜相差無幾, 而且二者都以雌龜的體型較大。 一般成熟雌龜的背甲總長為26~30釐米, 而雄龜的背甲則在15~18釐米左右。

印度星龜, 拉丁學名:Geocheloneelegans, 英文名:Indianstartortoise, 俗名:印度星斑陸龜, 分佈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形態特徵:在背甲各盾板中出現放射狀星形花紋。 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 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 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斯里蘭卡星龜, 英文名Startortoise, 拉丁學名Geocheloneelegans, 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

體形特徵:斯里蘭卡星龜也是象龜科(Geochelone)中最小的種類。 不過它們與豹龜竟然是近親。 依花紋的粗細又可分為印度星龜與斯里蘭卡星龜。 前者星紋線條較細且頭尾粗細相同;後者線條較粗且末端會放大。 米字星紋在原產地屬保護色, 置身幹草叢中的星龜很難讓掠食動物發現。 它的名稱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 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 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 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它棒狀的四肢為典型陸龜四肢, 故有相當多的時間在爬行與挖掘。 成龜背甲的正常凸起十分明顯, 與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 體長30~38公分。 本種雌龜遠大於雄龜。

二、主要區別

緬甸星龜、印度星龜和斯里蘭卡星龜(以下簡稱緬星、印星和斯星)三種星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它們的主要區別是:1、背甲盾片間的白色連接線:緬星有;印星和斯星無。 2、背甲上輻射紋路:緬星6條;印星8條以上(幼體少一點);斯星7~8條。 3、背甲輻射紋路排列:緬星較規則, 紋路互相無縫連接;印星和斯星輻射紋都是排列亂, 互相獨立, 紋路不連接。 4、背甲輻射紋路粗細:緬星和印星均一致;斯星由細到粗放射, 背甲邊緣泛白。 5、腹甲輻射紋:緬星無, 腹甲有黑斑;印星腹甲黑底, 有輻射紋, 但亂;斯星黑底, 有輻射紋, 亂。 6、頭部黑點:緬星頭部似黃色, 無黑點;印星黑點多;斯星黑點少。 7、背甲中部縱紋:緬星無;印星有一條縱紋, 斯星也有一條縱紋。

三、特點歸納

緬星與印星的最大區別是:背部中部有無縱紋,

如果有是印星, 而無此縱紋是緬星;緬星背甲上的輻射紋一般6條, 清晰, 輻射紋末端互連, 而印星輻射紋一般8條, 末端不能互連, 故排列亂;腹部有輻射紋的是印星, 腹部無輻射紋的是緬星。 此外, 緬星的腹甲多呈淡雅的鵝黃色, 其上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 而印星的腹甲則是和背甲相似, 也有黑色的放射狀花紋。 有些報告則指出, 緬甸星龜的殼甲形態較為狹長, 並且背甲殼面的刻紋不如印度星龜般明顯

斯星與印星的最大區別是:輻射紋由細到粗放射的是斯星, 這也是斯星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而印星輻射紋粗細一致;斯星背甲邊緣泛白, 且斯星頭部黑點少, 印星黑點多, 斯星是印星的分支, 但國際上不承認其為亞種。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