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員介紹說, 魚苗氣泡病是一種常見病。 魚苗患氣泡病初期感到不適, 在水面上作無力遊動, 不久, 魚的體表、頭部、鰭條、鰓絲或內腸道出現氣泡。 當氣泡不大時, 魚還能抵抗其浮力向下遊動, 但身體會失去平衡, 尾部向上, 頭部朝下, 時游時停。
那麼魚苗為什麼會患氣泡病呢?技術員告訴我, 培養魚苗的池塘, 放苗前都必須徹底清塘, 一般是用生石灰(每畝用125公斤)消毒後, 再曝曬一段時間。 但曝曬過後的池底很鬆散, 注水後會產生很多小氣泡, 魚苗誤吞後會引起氣泡病。 所以魚苗下塘前, 一定要用漁網或粗長木杆在塘內來回拉幾遍;要保證水質清新, 不能過肥。
值得注意的是, 糞肥必須充分發酵後才能施入魚苗塘中。 因為發酵不徹底的糞肥施入魚塘後會慢慢分解而消耗水中氧氣, 同時又不斷釋放出甲烷和硫化氫氣體, 形成極小的水泡, 容易使魚誤食而發生氣泡病。
聽完技術員的這番解釋,
眼下又值冬放魚種季節。 冬放魚種雖然好處很多, 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 如果投放塘水中溶解氣體過於飽和, 或塘水中不斷產生氣泡而被魚苗誤食, 容易發生氣泡病, 願筆者的教訓能給大家提個醒。 據介紹, 生產上可採用以下方法防治魚苗氣泡病:
①保持水質清新,
②放魚苗前清除池中過多的淤泥, 不施用未經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料, 正確掌握施肥量與投飼量, 並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
③魚苗池引進地下水要先經過充分曝氣;
④運輸魚苗時不要急劇送氣, 若發現有氣泡病應立即換水或加注新水;
⑤發現魚患氣泡病時應立即向池中加注新(清)水, 同時排出部分老水, 或者將病魚移入清水中, 病情輕的能逐漸恢復正常, 尤其是氧過飽和致病的容易恢復;
⑥往發生氣泡病的魚池均勻潑灑食鹽水, 按每立方米池水用食鹽3~5克的用量, 一般數小時後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