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健康

魚種冬放防“發癲”

前年冬天, 筆者承包一口池塘養魚, 誰知魚苗下塘後沒幾天就有不少魚發起“癲”來:只見患病魚苗時而作掙扎狀向深處遊動, 時而在水面打轉, 不久即死亡。 鄉水產站的技術員現場察看後告之, 我的魚苗“發癲”是患了“氣泡病”, 解剖死魚苗一看, 魚腸道內果然有一大氣泡。
技術員介紹說, 魚苗氣泡病是一種常見病。 魚苗患氣泡病初期感到不適, 在水面上作無力遊動, 不久, 魚的體表、頭部、鰭條、鰓絲或內腸道出現氣泡。 當氣泡不大時, 魚還能抵抗其浮力向下遊動, 但身體會失去平衡, 尾部向上, 頭部朝下, 時游時停。
隨著氣泡的增大和魚兒體力的消耗, 病魚浮在水面不能下沉, 直至死亡。
那麼魚苗為什麼會患氣泡病呢?技術員告訴我, 培養魚苗的池塘, 放苗前都必須徹底清塘, 一般是用生石灰(每畝用125公斤)消毒後, 再曝曬一段時間。 但曝曬過後的池底很鬆散, 注水後會產生很多小氣泡, 魚苗誤吞後會引起氣泡病。 所以魚苗下塘前, 一定要用漁網或粗長木杆在塘內來回拉幾遍;要保證水質清新, 不能過肥。
值得注意的是, 糞肥必須充分發酵後才能施入魚苗塘中。 因為發酵不徹底的糞肥施入魚塘後會慢慢分解而消耗水中氧氣, 同時又不斷釋放出甲烷和硫化氫氣體, 形成極小的水泡, 容易使魚誤食而發生氣泡病。
聽完技術員的這番解釋,
我才知道自己放魚苗前有些做法不科學, 尤其是魚苗下塘後, 我從附近學校的養豬場拉來20擔新鮮廄肥一古腦倒進了池塘, 巴望魚苗能快些長大, 結果適得其反。 接著, 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 對患病魚苗採取雙管齊下的搶救措施:一是迅速加注新水;二是每畝池塘用搗碎的石膏4公斤, 鮮嫩車前草4公斤, 黃豆5公斤, 加水泡脹, 混合磨漿, 全池潑灑, 隔2天一次。 這樣潑灑4次後, 病魚就痊癒了。
眼下又值冬放魚種季節。 冬放魚種雖然好處很多, 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 如果投放塘水中溶解氣體過於飽和, 或塘水中不斷產生氣泡而被魚苗誤食, 容易發生氣泡病, 願筆者的教訓能給大家提個醒。 據介紹, 生產上可採用以下方法防治魚苗氣泡病: 
①保持水質清新,
控制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數量不繁殖過多;
②放魚苗前清除池中過多的淤泥, 不施用未經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料, 正確掌握施肥量與投飼量, 並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
③魚苗池引進地下水要先經過充分曝氣;
④運輸魚苗時不要急劇送氣, 若發現有氣泡病應立即換水或加注新水;
⑤發現魚患氣泡病時應立即向池中加注新(清)水, 同時排出部分老水, 或者將病魚移入清水中, 病情輕的能逐漸恢復正常, 尤其是氧過飽和致病的容易恢復;
⑥往發生氣泡病的魚池均勻潑灑食鹽水, 按每立方米池水用食鹽3~5克的用量, 一般數小時後即可見效。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