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二: 行為問題的根本因素
背景
狗的馴化
家犬(Canis familiaris)被認為是最早馴化的物種之一(Thorne, 1992)。 狗的馴化早於豬、鴨、綿羊或山羊。 人們認為狗的祖先有很多, 包括豺狼甚至北美草原狼。 然而, 有關行為、生物形態, 以及遺傳學的研究都指出, 狗的主要, 也許是唯一的祖先是狼(Canis lupus)(Clutton-Brock, 1995)。 分子遺傳研究表明, 狗和灰狼的粒腺體DNA序列最多只差0.2%(Wayne, 1993)。
人們認為家犬至少在一萬兩千年前就已經馴化(Thorne,1992; Wayne, 1993; Clutton-Brock, 1995)。 然而, 來自化石 DNA 的最新證據暗示, 一萬年前狗和狼可能就從遺傳上分開了, 這意味著馴化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早(Newby, 1997; Vilà et al, 1997)。
早期狗的角色
歷史記錄表明,
我們對狗在早期人類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太清楚, 但它們可能根據共同生活的不同人群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 包括垃圾處理, 早期的警報系統, 以及作伴。
社會行為
狗和狼的社會行為有著顯著的相似性。 兩種動物都居住在一個相對穩定和社會等級森嚴的組或群體。 狼群有一個領導, 通常是雄性, 人們認為每個性別分別有一個等級。 群體的大小各不相同, 根據條件和季節而定, 但可能由2-15個個體組成, 群體通常由有親屬關係的動物組成(Jordan, Shelton and Allan, 1967; Mech, 1975)。 人們研究的野生狗並不總是生活在一個有親屬關係的群體中,
狗和狼都表現出一種極富儀式意味的問候行為, 包括搖尾巴、露出腹股溝、及嗅肛門(Fox, 1971), 並發展了複雜的有多種元素組成的視覺信號。 視覺信號, 比如尾巴和身體的位置, 以及面部表情, 是用來表明領導地位和競爭行為。 群體的和諧和凝聚力是通過一個精細的姿態系統來維持的, 這個系統能夠盡可能減少公然侵犯(Fax, 1971, Klieman, 1967)。 展示等級是為了將狗和狼之間的公然侵犯減至最少(Fox, 1971, Klieman, 1967)。
競爭性的衝撞的嚴重狀態表現為, 兩種動物都會採取一種強硬的前趨姿勢, 耳朵和毛髮向前豎起, 這樣可以給人身材高大的印象。
領地行為
兩種動物都具有很強的領地性。 用尿和糞便留下氣味, 是這兩種動物通常用來表明等級、鞏固社會順序的方法。 這種方法也用來標明領地(Mech, 1975)。 不過, 與狼不同, 狗特別喜歡用出聲和吠叫來回應許多刺激。 狼只有兩種叫聲, 警告和威脅, 而狗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出各種不同的叫聲, 比如當尋求關注時、防禦、玩耍、問候和警告時, 或是孤獨的叫聲(Bradshaw, 1995)。 不過, 狗比狼嚎叫的時候少(Scott, 1950)。
也許正是這些領地保護和吠叫的性質, 以及其作為早期警報系統的作用, 吸引人們將狗作為伴侶。
品種的發展
除了被選作伴侶外, 約3-4千年前, 狗還被有選擇性地繁殖用作特殊的用途, 比如狩獵、放牧和打仗。 但是, 狗被大量有選擇性的繁殖作為寵物只是在19世紀初才開始(Willis,1987; Thorne, 1992)。 從那以後, 狗的品種迅猛增加, 特別是在過去600年。 它們開始有了各種不同的體形, 從大型的獵犬到小型的家犬。 直到19世紀前, 人們養狗只是為了其用途(包括作伴)而非作為寵物。
發展的重要階段:從概念到成熟
人們對狗成長的一些階段已經有了認知, 甚至對某些階段已經作了大量研究。 在每個階段經歷的影響都會對其後的行為產生一些影響。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