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魚類來說, 維生素也是必需的, 維生素不同於氨基酸、糖類, 其需要量甚微, 但是魚蝦自身基本不能合成,
一、常見維生素對魚類的作用
1、維生素A對魚類的作用:
A、通過調節機體內蛋白質、脂類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來維持水產動物正常生長和繁殖, 有促進生長發育、維護骨骼健康的作用。 B、參與構成視網膜感光物質——視紫紅質的合成。 C、維持體內上皮細胞組織正常生長所必須的物質, 對於維持表皮與黏液層的完整性以及黏液的分泌很重要, 可降低魚體對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 強化吞噬細胞的功能。 D、促進水產動物的免疫功能,
缺乏症:缺乏時主要損害魚類的眼和骨骼發育, 導致魚類生長緩慢、視力差、上皮組織角化、夜盲、鰭基部出血及骨骼形成不正常等。 具體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體色變淡蒼白、貧血、鰓及皮膚出血、鰓蓋彎曲或肥厚、眼球凸出及身體畸形等症狀。
富含維生素 A的食物:動物肝臟、魚類、各種奶類、魚肝油、蛋、海產品;植物中不含維生素A, 但含有其前體物——胡蘿蔔素, 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富含胡蘿蔔素的植物有:胡蘿蔔、博菠菜、韭菜、油菜、薺菜、番茄、紅薯、辣椒等。
2、維生素D對魚類的作用:
影響魚體內磷和鈣的代謝, 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和骨組織的鈣化;魚類具有較強的利用維生素 D的能力, 能在體內大量貯存維生素D,
缺乏症:魚類缺乏維生素 D時生長緩慢, 鈣攝入量減少, 影響骨骼發育, 導致骨骼軟化, 還會導致肌肉抽搐。
富含維生素 D的食品:植物幾乎不含維生素D, 主要存在於海魚、蛋黃、動物肝臟及瘦肉中;魚類多接收太陽紫外線光照能預防維生素D缺乏症。
3、維生素E對魚類的作用:
維生素 E又名抗不育性維生素或生育酚, 主要作用:A、維持魚類正常的生殖機能, 對魚類的產卵生理及卵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B、促進機體代謝, 促進激素合成, 維護肌肉健康及提高免疫功能。 C、維生素E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 能保護細胞膜不受氧化物的侵害。
缺乏症:魚類缺乏維生素 E時可導致肌肉萎縮, 營養障礙, 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
富含維生素 E的食品:植物油、豆類、核桃等堅果類、奶類、蛋類、魚肝油、動物肝臟、芝麻、花生、玉米及幾乎所有的綠葉蔬菜。
4、維生素K對魚類的作用:
維生素 K又稱凝血維生素, 主要作用為:參與動物的凝血反應, 有促進動物血液凝固的作用。
缺乏症:魚類缺乏維生素 K凝血時間會增長3-5倍, 易導致貧血、肝臟萎縮及鰓、眼、皮下、肌肉、胃等組織出血。
富含維生素 K的食品:綠葉蔬菜、奶類、肉類、蛋黃、魚肝油、海藻、螺旋藻等, 水果及穀類維生素K的含量較少。
5、維C對魚類的作用:
魚類對維生素c缺乏非常敏感, 表現為骨髓炎、生長緩慢、體色發黑、眼球突出、鰭鰓腐爛、體 表出血、糜爛、魚體畸形和抗病力降低等。
魚類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一般以肝臟中維生素c的含量、生長曲線、缺乏症等作為評定標準來確 定。 由於使用的評定標準不同, 關於魚類對維生素c需要量報導也不同。
二、 影響魚類攝入量的因素:
1、飼料原料的影響:農作物的產地、施肥及收穫物均會影響到其含量, 從而影響魚類飼料中添加維生素的量。 如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加ve的消耗量。又如va在綠色植物和幼嫩植物中含量豐富,而老化植物葉中含量很少;ve在成熟的玉米中含量豐富,而在未成熟時收穫的玉米中含量大大降低。如用含水量為13%的玉米作為vb1、vc和vk的載體,經過4個月的貯存,則60%的效價被破壞。再如某些原料作物含脂肪氧化酶,則會破壞va、ve的活性。
2、魚類本身的影響:魚體內不能合成vc、膽鹼、肌醇和煙酸,它們必須*飼料添加,而且添加量較其他維生素的量要大得多。另外,不同的魚類、不同的生活條件、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維生素種類和數量的需求也不同。溫水性魚類大約需要15種維生素;而冷水性魚類除15種維生素外,還需要對氨基苯甲酸。
3、疾病及應激的影響:隨著集約化程度提高、飼養密度加大、生長速度加快,使魚類處於不同的應激狀態,從而導致魚類對微生素需要量發生變化。而疾病的發生,將導致魚體內酶系統活力改變。這就需要維生素的補給量隨之發生變化,同時腸道內的寄生蟲和細菌往往破壞其正常吸收功能,並競爭維生素的利用,以及體內病毒與細菌產生毒素的排除與降解均可導致對維生素需求的改變。而維生素的超常量添加,特別是vc和ve可降低魚類應激和縮短治療時間。
4、維生素之間及維生素與添加劑的影響添加維生素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一些易被破壞的維生素應選用包膜製劑。微量元素的存在是維生素失去穩定性的重要原因,例如fe、cu等微量元素與va、vd、ve、vb12、vc等混合,則會加快這些維生素的破壞。膽鹼易吸水吸潮,從而導致對其它維生素產生破壞。因而不宜直接與維生素混合;vc不能與其他維生素混合,亦不能與無機鹽直接混合。
因此在制定魚類維生素的營養配方時,應根據魚類的營養需求、季節變化、環境和生理條件,充分考慮上述諸因素的共同影響,使維生素配方更適合生產需要。
如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加ve的消耗量。又如va在綠色植物和幼嫩植物中含量豐富,而老化植物葉中含量很少;ve在成熟的玉米中含量豐富,而在未成熟時收穫的玉米中含量大大降低。如用含水量為13%的玉米作為vb1、vc和vk的載體,經過4個月的貯存,則60%的效價被破壞。再如某些原料作物含脂肪氧化酶,則會破壞va、ve的活性。2、魚類本身的影響:魚體內不能合成vc、膽鹼、肌醇和煙酸,它們必須*飼料添加,而且添加量較其他維生素的量要大得多。另外,不同的魚類、不同的生活條件、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維生素種類和數量的需求也不同。溫水性魚類大約需要15種維生素;而冷水性魚類除15種維生素外,還需要對氨基苯甲酸。
3、疾病及應激的影響:隨著集約化程度提高、飼養密度加大、生長速度加快,使魚類處於不同的應激狀態,從而導致魚類對微生素需要量發生變化。而疾病的發生,將導致魚體內酶系統活力改變。這就需要維生素的補給量隨之發生變化,同時腸道內的寄生蟲和細菌往往破壞其正常吸收功能,並競爭維生素的利用,以及體內病毒與細菌產生毒素的排除與降解均可導致對維生素需求的改變。而維生素的超常量添加,特別是vc和ve可降低魚類應激和縮短治療時間。
4、維生素之間及維生素與添加劑的影響添加維生素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一些易被破壞的維生素應選用包膜製劑。微量元素的存在是維生素失去穩定性的重要原因,例如fe、cu等微量元素與va、vd、ve、vb12、vc等混合,則會加快這些維生素的破壞。膽鹼易吸水吸潮,從而導致對其它維生素產生破壞。因而不宜直接與維生素混合;vc不能與其他維生素混合,亦不能與無機鹽直接混合。
因此在制定魚類維生素的營養配方時,應根據魚類的營養需求、季節變化、環境和生理條件,充分考慮上述諸因素的共同影響,使維生素配方更適合生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