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金魚常見的疾病有小瓜蟲病、水黴病及魚鰾失調症三種,
寵物網現分別介紹如下:
一、小瓜蟲病:不論金魚飼養在大型飼養池中或家庭小型玻璃缸中,
身上往往會出現許多小白點,
並在不久以後很快死亡。
其原因是由一種名叫小瓜蟲的纖毛蟲,
侵人魚體所致。
患病後魚體會出現一種小白點。
故此病又叫白點病。
日本稱之為“魚的疥癬蟲病。
一種危害最大,
污染最快的罕見魚病。
此病常發生在12月至來年6月間。
水溫在14至25C時,
為小瓜蟲繁殖的最適宜的溫度。
當水溫低於10℃或高於28℃以上時,
則小瓜蟲幼蟲發育停止或逐漸死亡。
症狀:當小瓜蟲的幼蟲侵入魚的皮膚,
尾鰭或鰓瓣表皮後,
這種蟲就以魚的組織細胞為營養,
引起組織壞死,
形成紅色囊孢,
嚴重時,
病魚表示為體表覆蓋白色的粘液層,
體色暗淡、少光澤,
懶於遊動,
腹鰭不暢,
單獨滯浮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
停食少便,
魚體消瘦,
呼吸受阻,
最後密佈白點而死亡。
防治方法:1切忌用生水和溫差過大的新水換水,
致使魚體“感冒”讓病蟲乘虛侵入。
2充分利用小瓜蟲的幼蟲在24小時後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這一弱點,
飼養金魚的水應經過曝曬或靜置23天后再使用。
3用溶有0.1至0.2PPm硝酸亞汞的水進行全池(缸)潑灑或在5千克水中放001克硫硝亞汞,
將病魚浴洗1小時左右,
然後用等溫新水過洗,
再放回消毒過的新水池(缸)中飼養。
410千克水中放入紅汞(即醫用紅藥水)0.5至1毫升,
浴洗病魚。
如果是成魚,
則可直接用紅汞搽擦局部或周身,
後用新水過洗,
再放入乾淨新水中飼養。
5100千克水中溶解1克硫酸奎寧或鹽酸奎寧,
進行潑灑,
也有效果。
二、水黴病 金魚身上有時會出現象舊棉絮樣的絨毛,
呈紅色或灰白色,
終年可見,
以冬春季最甚。
此病叫水黴病,
又叫膚病、白毛病等。
這是由於魚體皮膚受傷後水黴及綿黴菌乘虛侵入,
寄生在魚體傷口,
吸取魚體內的養分並迅速繁殖生長,
以後隨著組織的壞死擴大,
逐漸伸入肌肉,
向外長成綿毛狀菌絲,
肉眼可見的一塊塊白色絨毛。
病魚感染後,
慢慢出現焦躁不安,
遊動失常,
食欲減退,
皮膚粘液增多等現象。
最後常因衰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1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綠0.3克,
將病魚洗浴10至20分鐘,
然後用棉簽輕輕擦菌絲,
見能脫落即可。
2成齡病魚,
局部可用鑷子除去水黴菌絲,
然後用紅汞或5至10%孔雀石綠塗抹傷口,
均可收到治療效果。
35千克水中投放映哺西林0.1克或食鹽1至2克,
將病魚浸洗10至20分鐘,
再將病魚換入溶有0.02克映喃西林的5千克淺水中過夜,
有治療效果。
4除注意操作防止擦傷魚體外,
發病季節,
特別是黴雨季節裡,
魚池(缸)水中可放入微量食鹽(萬分之一)或每立方米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潑灑,
有預防效果。
三、魚鰾失調症 金魚出現側臥、倒立,
甚至腹部朝天現象,
這是金魚患了魚鰾失調症後的一種現象。
這種病常發于冬天,
尤以2齡以上身部短、頭部長有發達肉瘤、水泡成堆肉的壽星頭、水泡等品種,
更為易發此病。
症狀:病魚不死不活的側臥、倒立,
甚至腹部朝天,
浮于水中或沉於水底,
用手觸碰病魚時,
暫時會能恢復正常遊動,
但相隔片刻又會重複出現異常狀態,
有時也能吃食,
其生長發育皆明顯慢于健康魚,
不過這種魚一般不會很快死亡。
引發該病的原因是因為水溫過低,
金魚受凍,
使魚鰾失去調節平衡能力所致。
為此,
一旦溫度逐漸回升,
病情則能緩減,
甚至可以基本恢復正常。
這很可能與種魚的先天耐寒性較差、體形過短有關。
所以,
選留種魚時,
患有魚鰾失調症的魚,
最好不留作親本。
防治方法:1積極的方法:入冬前後,
把種魚移入室內或暖房裡飼養。
如果在南方室外越冬,
宜將缸埋入土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晚上遮蓋防凍。
2病魚的尾柄或尾鰭上掛一點不生銹的重物或在背鰭前緣加上個小浮標,
放淺水中飼養,
以控制病情發展,
也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