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魚醫”妙嘴療傷

海洋生物學家近來發現, 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 也有自己的醫生--一種普普通通的小魚。

“魚醫”的體態小巧, 行動輕盈, 它給魚治病, 不是通過用藥, 而是用它尖尖的嘴巴為病魚清除細菌和壞死的細胞。

生病的魚“就診”時, 必須頭朝下, 尾巴朝上, 筆直地懸浮在水中。 如果是喉嚨生病, 病魚就得乖乖地張大嘴巴, 讓“魚醫”鑽進嘴裡去。

也許有人會問, 病魚會不會把“魚醫”吃掉呢?根據海洋生物學家的觀察分析, 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否則, 疾病就會蔓延起來, 大批魚類將會因此而死亡。 即使是遇上敵害, 病魚也不會匆匆將“魚醫”吞入腹中,

而後再將“魚醫”吐出來, 再逃之夭夭。

有時候, 病魚過多, 也會出現排隊候診的現象。 這時往往會出現爭先恐後、吵吵嚷嚷的場面。 遇到這種情況, 素來喜歡安安靜靜為病魚看病的“魚醫”也會勃然大怒, 撒手不幹, 躲到清靜的地方去。 而此時, 病魚們也常常前呼後擁地把“魚醫”攔住, 無奈之際, “魚醫”不得不重新開始治病工作。

“魚醫”治病的速度很快。 一位海洋生物學家曾連續6個小時在水中觀察“魚醫”治病。 據統計, 一條“魚醫”在這6個小時內竟醫治了300多條病魚!

海洋生物學家還發現, 拜訪“魚醫”的病魚以雄魚居多。 有時, 一條雄魚一天竟幾次找不同的“魚醫”看病。 開始, 研究人員以為雄魚較易患病, 後來才發現, 原來雄魚間為了爭奪雌魚,

常常發生激烈的“情戰”, 因而負傷的機會較多, 而一旦負傷, 就得去“治療”, 從而出現了一條魚一天之內多次找“魚醫”治病的情況。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