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 引起貓咪皮膚病的原因有很多, 皮膚寄生介蟎、蚤、真菌或過敏以及其他內分泌紊亂營養失調都會引起一些脫毛、皮炎等皮膚異常的狀況。
一、問診
主要諮詢主人病初期貓咪的表現, 用過什麼藥, 用藥後症狀如何, 是減輕還是加重, 貓的生活環境, 有無地毯、墊子, 有無接觸其他患病貓狗, 用什麼洗髮液, 如何使用洗髮液及洗澡的方式和次數。 是否瘙癢等等。
二、一般檢查
皮膚局部觀察:被毛是否逆立, 有無光澤, 是否掉毛, 倒毛是否是雙側的, 局部皮膚的彈性, 伸展性、厚度, 有無色素沉著等等。
病變:部位、大小、形狀, 幾種或散在, 單側或對稱, 表明情況, 平滑或粗糙, 濕潤或乾燥, 軟硬程度及顏色等等。
三、化驗技術
毛髮採集:拔毛放於乾淨的透明膠帶上並貼在載玻片上或滴上石蠟油放在蓋玻片下。 檢查毛尖有無斷裂或受損的跡象, 有無突然、生硬或磨損的末端而不是逐漸變細的正常毛尖。 這些損傷表示動物有啃咬或過度舔舐, 病態毛幹也發生在皮膚癬菌病。 檢查毛根評估毛髮是處於生長期(有球狀毛根)還是終止期(倒鉤狀或受損的棒狀毛根)。 生長期和終止期毛髮的數量可以評估出目前主級毛髮和次級毛髮的數量。 在被毛的天生缺陷疾病、發育不良和基因缺陷病例中會發現毛髮結構的異常。 也可能檢出黑頭粉刺和毛囊管型, 既拔出的毛根有包裹物。
拔毛化驗可檢出蠕形蟎, 尤其是在腳趾和眼周皮膚拔毛化驗的檢出率比刮片高。
透明膠帶法:用透明膠帶在皮膚表面取樣很實用, 取樣後粘在載玻片上鏡檢外寄生蟲和蟲卵。 此法非常適用於小型哺乳動物難以刮片取樣的部位。 在剪過毛的皮膚表面採樣還可以染色(Diff-Quick或Gram)鏡檢尋找微生物如馬拉色菌。
毛囊擠出物的塗片:這是從毛囊中收集蠕形蟎很有效的一種方法。 擠壓皮膚將擠出物塗在乾淨的載玻片上染色鏡檢。 還可以將擠出物收集到解剖刀上, 再轉移到載玻片上。 不染色, 滴少許礦物油(或液體石蠟)再蓋上蓋玻片。
耳蠟或耳分泌物的塗片:外耳道的碎屑通常用棉簽收集然後塗到載玻片上。
皮膚刮片:皮膚刮片主要運用於診斷蠕形蟎(深刮)和疥蟎(大範圍淺刮)。 對於蠕形蟎病例, 應從黑頭粉刺處取樣。 對於疥蟎病例, 應取主要病變部位和沒有潰瘍的部位。 多處取樣是必要的。 病變邊緣的丘疹或結痂是最好的取樣部位。 剪掉被毛用鈍的解剖刀收集樣本。
癬菌:如果懷疑癬菌病, 我們應該從一個較新的損傷邊緣取樣, 包括拔毛和皮膚刮片。 癬菌元素在氫氧化鉀溶液中最好發現;在石蠟油中可發現由於真菌感染導致的毛髮變得不透明和結構缺失。 可以在斷裂的毛幹中和鱗屑裡發現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