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鸚鵡是一種很常見的熱帶魚, 外形很討巧, 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養, 很多初養熱帶魚的都喜歡買上幾條血鸚鵡。
一、水質因素
除了在水質管理上所提及的幾個重點之外(前文中已經有詳盡的討論, 在此不再詳述), 最主要的還是在這個水質管理的“心態”。 文章中和一般的飼養管理經驗中都已經清楚地說明“血鸚鵡”是一種相當好照顧且十分“認命‘韌命’”的魚類, 絕非那種需要許多時間和精力照顧的嬌嬌女。 於是乎, 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噴飯笑話因應而生:“養血鸚鵡需要換水嗎?”、“我家的血鸚鵡已經有八個月沒有換水了, 你家的呢?”、“血鸚鵡隨便想都會活, 那個天才將血鸚鵡養死啦?”當然還有因為血鸚鵡死亡來一陣譏笑的結果。 現在讓我們收起這些輕蔑的想法, 來正視血鸚鵡可能會面臨的病變問題。
二、細菌性疾病
這類的病原生物主要侵犯血鸚鵡兩個部位,
至於對消化道的影響, 當病原細菌(不見得是侵犯鰓部的細菌是同一類)在侵犯腸胃道之後, 腹部會腫脹充水(氣), 生殖孔和附近的皮膚充血紅腫的病症相當普遍。 這類的病魚常常會無法順利下沉, 會懸浮在靠近水表面的地方。
三、真菌類的侵犯
在這方面常見得是膚黴菌和水黴菌的寄生。
四、原生動物的寄生
主要的寄生者為纖維蟲中的白點蟲。 這類的單細胞寄生動物會在水溫變化劇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時發生。 除了在體表形成相當密集的小白點之外, 會併發相當多種的細菌性疾病。
五、仍有爭議的特有疾病
這裡所要提及的是慈鯛(特別是中南美洲的慈鯛)所持有的疾病一頭洞疾病(Head-hole disease)。 雖然有些“專家”宣稱至是因為鞭毛蟲寄生所引起的疾病, 但是, 目前學術界並未有直接的證據加以佐證!可以確定的是在一些水質相當優養的水族箱或水池中, 這類的疾病發生的情形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