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枯萎病是主要危害菊花莖基部的一種疫病, 它的傳染性以及危害性都很大。 但該病的發病率不高, 不過植株一旦染病,
一、病原
病原為菊歐文氏菌(Erwiniachrysanthemi), 屬細菌。
二、症狀
初發病時葉色變淺發黃, 萎蔫下垂, 莖基部也變成淺褐色, 橫剖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 向上擴展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成淡褐色, 向下擴展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 有的莖基部裂開。 濕度大時產生白黴, 即病菌菌絲和分生孢子。 該病擴展速度較慢, 有的植株一側枝葉變黃萎蔫或爛根。
三、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病殘體及土中存活, 成為來年的侵染源。 病原細菌常隨附手及工具在修剪、摘心及搬運時擴散傳播, 自植株傷口侵入。
四、發病特點
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或進行較長時間的腐生生活。 在田間, 主要通過土壤帶菌和從病株上取插條繁殖或借灌溉水傳播, 也可隨病土借風吹往遠處。 病菌發育適溫24-28℃, 最高37℃, 最低17℃, 低於15℃則不發病。 該菌只為害菊花, 遇適宜發病條件病程2周即現死株。 潮濕或水漬易發病, 特別雨後積水、高溫陰雨、施氮肥過多、土壤偏酸易發病。
菊花
五、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
注意選育抗病性強的菊共品種
3.加強管理, 實行輪作;選擇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種;合理灌溉, 加強植地溝渠管理, 儘量避免田間過濕或雨後積水。
4.減少侵染來源:發現病株立即拔除, 集中燒毀。
菊花定植前必須對花盆、土壤進行消毒滅菌。
6.要選取無病插穗進行繁殖。 可能時, 建立和保存無病母本區。
7.發病較重的地區, 要對土壤、花盆進行嚴格消毒。 避免使用舊盆、舊土和不腐熟的基肥。 小苗移植時, 應避免傷根。
8.發病初期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10%治萎靈水劑300倍液、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300倍液、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殺菌王(氯溴異氰脲酸)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
雖然花卉植物生病的概率不是很高, 但是生起病來也夠花友折騰一番的, 並且國內還尚未出現花卉植物診所, 更別提有上門來給花草植物治病了。 所以預防菊花枯萎病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