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龜卵更好的孵化, 就必須採取關鍵的技術。 養龜人士應該都知道孵化、濕度、通氣和防震是龜卵孵化的四個關鍵因素, 其中防震是過去被忽視的因素。 採用自動加溫控溫裝置孵化, 控溫精確度高。 合理掌握人工孵化因素, 可提高龜卵的孵化率。 以下, 就是對龜卵孵化技術的具體龜。
巴西龜
1. 孵化設施
孵化室新建或利用舊房改造。 面積一般10~30平方米, 高度2.5~3米。 室頂用泡沫板封頂, 室內四面牆體最好亦用泡沫板貼面, 以便保溫。 在室內中間或一邊設40~60cm寬的走道。 在走道的兩側地面砌水泥池, 池底抹光, 池深 20cm, 蓄水10cm。 新水泥池龜前要用清水反復浸泡去除鹼性。 最好在池底鋪上一層海綿, 以便稚龜出殼時自然落入水中不受損傷。
孵化架用角鐵或木料製作。 設多層, 每20cm左右為一層。 架高1.5米左右, 過高不便於操作。
採用“電源―控溫―增容―調節―加溫”構成的自動控溫裝置進行孵化。 控溫裝置安裝時, 注意加熱器分佈均勻。 孵化架與加熱器保持一定距離。 一般加熱器安裝在四面牆體, 離地面70cm高, 用於孵化時進行空氣加溫 。
2. 龜卵孵化
一種是鋪沙孵化法:孵化盤內鋪粒徑為0.6mm的細沙3cm左右厚。 在其上放置一層龜卵, 再在其上鋪2cm厚的細沙。 龜卵排列間距1cm。 一般每箱放置龜卵100枚左右。
另一種是無沙孵化法:孵化介質採用海綿和泡沫板。 先將一塊2.5cm厚海綿墊入孵化盤底, 然後放上厚度為1.5cm的泡沫板, 其上每隔2cm打有直徑為 2cm左右(根據龜卵大小)的孔, 並將龜受精卵動物極朝上擺滿, 最後放上厚度為1cm的薄海綿, 此海綿要求浸水擠幹至不滴水為止, 上、下層海綿含水率分別控制為45%和80%。
孵化過程中, 通過“控溫裝置”自動加溫, 並控制氣溫34℃、沙溫32℃。 當自然氣溫高於37℃時, 沙溫很少高於33℃。 因此控溫孵化龜不需要製冷。 空氣相對濕度, 通過空氣加溫, 孵化架下面的水泥池中水的蒸發, 一般已能滿足相對濕度80%的要求。
因孵化室內空氣流通較快, 沙失水速度也較快, 更應注意沙中水分的補充。 沙間質濕度主要靠人工噴霧或灑水來完成,
3. 稚龜出殼
一般自然出殼, 當胚胎完成發育後, 出殼時先用吻部頂破卵殼, 伸出頭部, 接著用前肢支撐整個身體, 脫殼而出。
另一種方法為人工誘導出殼, 當積溫達到38℃時左右稚龜尚未出殼時, 將同批即將出殼的龜卵浸入20~30℃溫水中, 刺激稚龜出殼, 經10~15分鐘就能出殼, 若經20分鐘尚未出殼, 應放回原處繼續孵化。 此法能使稚龜出殼集中, 便於管理, 但對稚龜的後天生長發育可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故不提倡採用。 此外, 尚有降溫出殼法、空氣暴露法和剝殼法(對體弱的龜適用), 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缺點, 就是對能正常出殼的稚龜刺激大, 導致一些卵黃還未完全吸收好的稚龜提前出殼,出殼後不能正常吸收卵黃物質並易感染疾病,容易引起死亡。稚龜出殼後,有的臍帶已被摩擦掉,有的仍未脫落,但卵黃需2~3天才能被吸收完畢。剛出殼的稚龜,在水中數分鐘舒展,稚龜初重一般為卵重的70%~75%,剛孵出時,烏龜一般
背甲長度2.6cm以上,寬度2.2cm以上,體重3.5g以上(多數在2.8~6.1g);黃喉擬水龜體重6.5~9g;七彩龜背甲長3cm以上,體重 6~8g。
4. 討論
龜孵化時間的長短與龜的種類、卵的大小、孵化溫度、濕度等有密切的關係。一般,烏龜的孵化所需積溫約為38℃時但不同同學者做出的結果不一樣,劉國安報導,從受精卵到孵化,以時間為單位所需的溫度總和來計算積溫為37℃時左右,稍高
於鱉的孵化積溫(36℃時);而羅繼倫認為烏龜孵化所需的積溫為38~41℃時。同等條件下,金錢龜孵化所需時間長於烏龜孵化所需時間。造成積溫的差異與外界因素有關,孵化溫度高,所需積溫少,溫度低,所需積溫多。溫度波動大比溫度波動小所需積溫多。同時孵化時間與覆蓋沙的深度也有關係,在相同條件下,覆蓋沙較厚,孵化時間長,反之亦然。陽建春(1997)認為這與氧氣含量的變化有關,沙厚、沙中的溶氧相對少些,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速度減慢,孵化時間長。恒溫恒濕所需積溫可進一步縮短,自然孵化,最長孵化期為80天以上;恒溫孵化,多數在50天左右(溫度32℃,濕度85%),最短孵化期不超過40天(溫度33℃~34℃,濕度90%)。龜卵自然孵化的溫度範圍在22~35℃,孵化的最適溫度為32℃±1℃。當孵化溫度在37℃±1℃時,胚胎只能發育到視泡形成期便夭折;當溫度升至42℃ 時,胚胎4個小時便全部燒死。
孵化溫度決定龜的性別,其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據暨南大學梁啟桑的研究,烏龜卵在孵化溫度為31℃ 時,孵化的個體全都為雌性,而在孵化溫度為26℃時,孵化出的個體90%為雄性。但龜類之間存在差異,如鱷龜,當孵化溫度在30℃以上、20℃以下,稚龜為雌性,22~28℃時稚龜為雄性。在龜場雄性龜足夠的條件下,提高龜卵的孵化溫度,孵化出更多的雌性個體對龜場規模的擴大及龜的銷售都有好處,因雌龜顏色鮮豔、生長速度快、肉質豐滿、無異味而更受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孵化溫度高,所需的孵化時間短,使稚龜在越冬前有時間吸收足夠營養來度過殘酷的冬天,提高了龜的越冬存活率。
導致一些卵黃還未完全吸收好的稚龜提前出殼,出殼後不能正常吸收卵黃物質並易感染疾病,容易引起死亡。稚龜出殼後,有的臍帶已被摩擦掉,有的仍未脫落,但卵黃需2~3天才能被吸收完畢。剛出殼的稚龜,在水中數分鐘舒展,稚龜初重一般為卵重的70%~75%,剛孵出時,烏龜一般背甲長度2.6cm以上,寬度2.2cm以上,體重3.5g以上(多數在2.8~6.1g);黃喉擬水龜體重6.5~9g;七彩龜背甲長3cm以上,體重 6~8g。
4. 討論
龜孵化時間的長短與龜的種類、卵的大小、孵化溫度、濕度等有密切的關係。一般,烏龜的孵化所需積溫約為38℃時但不同同學者做出的結果不一樣,劉國安報導,從受精卵到孵化,以時間為單位所需的溫度總和來計算積溫為37℃時左右,稍高
於鱉的孵化積溫(36℃時);而羅繼倫認為烏龜孵化所需的積溫為38~41℃時。同等條件下,金錢龜孵化所需時間長於烏龜孵化所需時間。造成積溫的差異與外界因素有關,孵化溫度高,所需積溫少,溫度低,所需積溫多。溫度波動大比溫度波動小所需積溫多。同時孵化時間與覆蓋沙的深度也有關係,在相同條件下,覆蓋沙較厚,孵化時間長,反之亦然。陽建春(1997)認為這與氧氣含量的變化有關,沙厚、沙中的溶氧相對少些,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速度減慢,孵化時間長。恒溫恒濕所需積溫可進一步縮短,自然孵化,最長孵化期為80天以上;恒溫孵化,多數在50天左右(溫度32℃,濕度85%),最短孵化期不超過40天(溫度33℃~34℃,濕度90%)。龜卵自然孵化的溫度範圍在22~35℃,孵化的最適溫度為32℃±1℃。當孵化溫度在37℃±1℃時,胚胎只能發育到視泡形成期便夭折;當溫度升至42℃ 時,胚胎4個小時便全部燒死。
孵化溫度決定龜的性別,其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據暨南大學梁啟桑的研究,烏龜卵在孵化溫度為31℃ 時,孵化的個體全都為雌性,而在孵化溫度為26℃時,孵化出的個體90%為雄性。但龜類之間存在差異,如鱷龜,當孵化溫度在30℃以上、20℃以下,稚龜為雌性,22~28℃時稚龜為雄性。在龜場雄性龜足夠的條件下,提高龜卵的孵化溫度,孵化出更多的雌性個體對龜場規模的擴大及龜的銷售都有好處,因雌龜顏色鮮豔、生長速度快、肉質豐滿、無異味而更受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孵化溫度高,所需的孵化時間短,使稚龜在越冬前有時間吸收足夠營養來度過殘酷的冬天,提高了龜的越冬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