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體征和診斷
黑寡婦蛛咬傷通常引起針刺樣劇痛, 隨後患肢出現鈍痛, 有時木痛, 同時腹部或肩, 背, 胸部出現痙攣痛和某種程度的強直。 伴隨的症狀包括煩躁, 焦慮, 出汗, 頭痛, 眩暈, 上瞼下垂, 眼皮水腫, 皮疹和瘙癢, 呼吸窘迫, 噁心, 嘔吐, 流涎, 體虛無力以及受傷部位皮膚溫度升高。 重症成人病例通常可有血壓和腦脊液壓力升高。
寵物網報導, 褐蛛或小提琴蛛咬傷可立即引起燒灼感或輕微疼痛, 也可無痛, 然而在30~60分鐘內可出現局部疼痛。 被咬部位可出現紅斑和瘀斑及瘙癢, 也可發生全身瘙癢。 傷口部位形成水泡, 其周圍為不規則的瘀斑或槍靶樣病變, 類似"牛眼";中央的水泡逐漸變大, 其內充滿血液, 然後破裂形成潰瘍, 其上形成一層焦痂, 最後焦痂脫落留下一大片組織缺損, 可能深達肌肉。 疼痛可能很劇烈並累及整個受傷區域。 可出現的全身症狀和體征有:噁心和嘔吐, 不適, 畏寒, 出汗, 溶血, 血小板減少及腎功能衰竭等。 死亡病例罕見, 美國尚未見死亡報告。
要想盡辦法捕捉到並鑒定侵犯的毒蛛, 在腹部標有紅色或橘黃色沙漏樣標記者可認定為黑寡婦蛛;頭胸部有小提琴樣標記者可認定為褐蛛或小提琴蛛。
跳蚤, 臭蟲, 蜱, 蟎和咬人蠅等咬傷(詳見下文)常易誤認為毒蛛咬傷, 某些節肢動物物咬傷可引起大泡病變, 破裂後形成潰瘍, 很像小提琴蛛和某些其他毒蛛所致的咬傷。 過去歸因於褐蛛或小提琴蛛的壞死性或壞疽性蛛咬傷, 特別是在無這種蜘蛛的地區的蛛咬傷, 實際上並非由褐蛛或小提琴蛛所致, 而可能由別的蜘蛛所致, 或很可能由其他節肢動物——錐鼻科中的蝽(獵蝽, 輪狀蝽)所致, 在加利福尼亞及鄰近的州則由皮革鈍緣蜱(Ornithodoros coriaceus)所致。 某些所謂的褐蛛或小提琴蛛咬傷實際上是表皮壞死溶解症,
治療
在傷口上放一小冰塊以減輕疼痛。 16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患者, 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和有嚴重中毒症狀和體征的患者, 均應住院治療。 對症治療無效時, 應靜脈滴注1小瓶(6000u)黑寡婦毒蛛抗毒素, 加入10~50ml生理鹽水, 經皮試後在3~15分鐘內滴注完畢。 兒童需輔助呼吸, 咬傷後12小時內應經常監護生命體征。 老年有急性高血壓者應給予治療。
對肌痛和痙攣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緩慢靜脈注射。 必要時可給數次, 每次間歇4小時。 成人用弛緩劑, 特別是美索巴莫(methocarbamol)靜脈注射, 有時可奏效;地西泮10mg口服每日3次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麻醉劑或熱水浴有緩解作用。
對褐蛛或小提琴蛛咬傷, 在傷口處臨時敷冰可減輕疼痛(冰塊應包起來以免皮膚凍傷)。 若咬傷部位是肢體, 則應抬高肢體直至癒合。 連續應用冷包(直至咬傷處癒合)有助於減輕疼痛。
口服氨苯碸100mg/d直至炎症消退, 因為該藥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和溶血性貧血, 並且G6PD缺陷可加劇上述併發症, 故在使用氨苯碸前應作G6PD試驗和全血計數;並且應連續監測血細胞計數。 高壓氧治療僅使少數病人獲得某些臨床改善。
潰瘍性病變應每天清洗, 必要時應清創。 睡時可敷以多粘菌素-新黴素軟膏。 大多數咬傷僅需局部治療。 若需作外科切除, 應推遲到壞死區界限完全清楚後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