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養護

母鳥是否會拋棄被人摸過的小鳥

2920


鳥通過外貌和聲音來辨別小鳥

我們常會聽說不要去觸摸小鳥, 否則這只小鳥就會被母鳥拋棄。 就像獅子或老鼠, 被沾染上異味的幼崽會被母體拋棄甚至是吞食。

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為氣味是哺乳動物辨認親緣關係的重要標識之一。 那麼鳥類是否同樣會出現這一情況呢。

這要先從鳥類的嗅覺說起。 曾經有人認為鳥類嗅覺非常弱, 不過這一結論很快就被推翻了。 研究表明很多鳥類不僅對氣味敏感, 甚至可以聞到我們難以察覺的外激素。 只不過鳥類辨識自己兒女並不是依氣味, 而主要靠外形和聲音, 所以即使是沾染了人類氣味的雛幼鳥, 它們仍然會繼續哺育。

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們仍不能輕易觸碰幼鳥。 這是因為可能會出現應激, 對野生動物來說, 人類(天敵)的出現導致其驚嚇就是導致其應激的因素, 處於繁殖期的雌性動物更會出現極端行為,

比如築巢期及產卵期的鳥類如果頻繁受到騷擾會棄巢, 因為它們覺得這個巢址不安全, 即使把後代產下或孵出來, 也不會成活, 白白浪費繁殖成本, 不如儘早另覓新居。 而育雛期的親鳥們表現得會稍微平和些, 它們會繼續哺育自己的後代, 這是由於前期已經投入了太多的資源和時間成本, 並且也來不及再生一窩了。 曾經有過由於巢被毀, 連同8只雛鳥一起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縱紋腹小鴞母親仍然繼續哺育自己孩子的報導。


不要輕易去觸碰幼鳥

儘管看上去幼鳥沒有被拋棄, 但人類的干擾會影響親鳥的育雛節律, 它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看守自己的孩子, 而無法出去找到更多的食物, 這同樣會導致成活率降低。 同時, 如果人的接觸過於頻繁和親密, 還有可能引起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印痕行為。

簡單來說, 印痕行為就是在動物生命早期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有效(不可逆)的學習行為。 這一行為會影響動物對父母、配偶、天敵、棲息地等的認知。 而這一行為的敏感度隨著年齡增大而變弱。

小雞小鴨如果出殼後第一眼看到的是人類, 就會跟在人類後面, 把人類當成自己的母親。 這就是“親子印痕”的一個例證。

由此可知, 如果鳥類在幼雛階段與人類過多接觸, 很有可能導致其對人類“脫敏”和依賴, 進而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 更有甚者, 有些被人類養大的鳥會將人類作為求偶物件, 做出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所以當撿拾到墜巢的雛幼鳥時, 如果能放回原巢或其同類的巢是最理想的。 無法還巢的話, 可以在附近找一個相對高些的地方, 將雛鳥安置在那, 親鳥發現之後會繼續哺育幼鳥。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