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的雌雄不難區分:雄斑馬魚魚體修長, 鰭大, 體色偏黃, 臀鰭呈棕黃色, 條紋顯著;雌魚魚體較肥大, 體色較淡, 偏藍, 臀鰭呈淡黃色, 懷卵期魚腹膨大明顯。 斑馬魚屬卵生魚類, 4月齡進入性成熟期, 一般用5月齡魚繁殖較好。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 水溫25-26攝氏度。 喜在水族箱底部產卵, 斑馬魚最喜歡自食其卵, 一般可選6月齡的親魚, 在25釐米X25釐米X25釐米的方形缸底鋪一層尼龍網板, 或鋪些鵝卵石, 繁殖時產出後即落入網板下麵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 選取2~3對親魚, 同時放入繁殖缸中, 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時左右產卵結束,
斑馬魚啟發科學家
斑馬魚是一種體長3至4釐米的熱帶魚, 因色彩鮮明的斑紋得名。 這種小魚雖然十分常見, 卻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因為它具有自我修復破損視網膜的獨特能力。
英國科學家1日說, 他們首次發現, 人類視網膜中也擁有類似斑馬魚能夠修復視網膜的細胞,
這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眼科學院和倫敦莫爾菲爾茲眼科醫院共同發起。 研究人員重點研究斑馬魚視網膜內具有幹細胞特徵的放射狀膠質細胞, 這種細胞能夠分化為各種不同種類的細胞。
科學家對斑馬魚視網膜能夠自我修復的能力進行研究, 發現其視網膜內的放射狀膠質細胞能夠分化成健康的視網膜細胞, 從而修復受損的視網膜。
視網膜受損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 科學家說, 根據這一發現, 醫生將來可以採用新藥品、新手術治療青光眼、老年黃斑變性和因糖尿病引起各種眼疾。
利姆說,
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的移植實驗已經成功。 他們向患有視網膜疾病的老鼠體內移植放射狀膠質細胞, 這些細胞分化為健康視網膜細胞, 使視網膜功能恢復。 現在, 他們正在研究為人類進行這項手術的可能性, 並打算在5年內應用到人類身上。 利姆還建議, 應建立與血庫類似的“細胞庫”, 以備患者使用。
為盲人帶來福音
這項研究僅在英國就能為成百上千名患者帶來希望。 英國皇家盲人學會的安尼塔·萊特斯通說:“學會對這一研究結果感到非常高興, 這可能有助於治療因視網膜受損引起的失明。 現在, 英國有大量患者受到這一疾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