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菊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多,
如果管理不善,
發生病蟲危害,
會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
一、銹病
銹病有黑銹病、白銹病、褐銹病等,
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
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
最早在7月初出現,
而以9月發病嚴重。
銹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和莖,
以葉受害為重。
黑銹病是銹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
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
銹病是菊花常見的病害, 病原為擔子菌亞門, 白銹病由柄鏽菌屬引起, 而黑銹病則由菊柄菌引起。 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 隨菊苗繁殖而傳播, 通過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 病原菌喜涼, 不耐高溫, 最早在6-7月出現, 而以9-12月發生較多,
本文來自藥材網
栽培管理不良、通風透光條件差、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過量、空氣濕度大等,
都會促進菊花銹病的發生。
通風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結、排水不暢、施氮肥過多、缺肥、多年連作等均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
(2)繁殖時母本植株應保證無病蟲害,
扡插時用代森錳鋅溶液浸泡插穗,
可預防插穗帶菌傳播;
(3)加強栽培管理。
土壤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
要注意開溝瀝水,
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
防止灌水。
避免密植,
加強通風透光,
(4)控制病害蔓延, 一旦發現病葉、病枝要及時剪除, 集中深理或漚肥, 可消滅上面的病原, 以防病菌蔓延。 花後要徹底清除病株葉, 並集中燒毀, 消滅侵染源;
(5)早春發芽前, 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 發病期間噴灑80%代森錳鋅50O倍液、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萎鏽靈乳油4O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二、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及莖, 受害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 由點成片, 如同白霜。 嚴重時葉片變形, 停止生長, 植株凋萎。
該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所引起, 從8-9月間到入冬由真菌傳染發病。 發病初期, 出現白色小斑點, 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 病斑上長出白色粉狀物, 致使葉片捲曲, 枝條畸形, 花少而小, 甚至全株枯死。 發病嚴重時, 在葉和花蕾上可發現灰白色菌絲, 似一層粉霜, 使嫩枝花葉皺縮變形, 嚴重影響觀賞效果。 特別是在溫室栽培時, 病勢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光照少、通風不良、晝夜溫差10℃左右時最易感染發病。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透光,
(2)摘除早期病葉燒毀;
(3)7-8月發病前噴灑多菌靈、50%可濕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銨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劑, 每週一次, 連續噴施4-5次。
三、灰黴病
灰黴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莖、花等部位。 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呈褐色病斑, 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 葉柄和花柄先軟化, 然後外皮腐爛。 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 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地粘重等, 都有利於灰黴病的發生。
內容來自藥材網
防治方法
(1)客土栽植。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
因此,
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
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菌新土;
(2)發現病葉及病重株應及時清除,
集中燒掉或深埋,
以防病害傳播蔓延;
(3)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根10-15分鐘;
(4)重視栽培管理,
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開溝,嚴防土壤灌水;
(5)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
(5)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